• 64阅读
  • 0回复

芸斋小说:罗汉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6
第5版(文艺作品)
专栏:

芸斋小说:罗汉松
  孙芸夫
现在,我养的花木中,这棵罗汉可以说是长得最好的了。我每天搬出搬进,唯恐叫人偷了去。这是朋友老张送我的。老张一共送过我三盆花。第一次是一棵玻璃脆,他送来的时候,笑着对我说:“你养这种花最合适。”
他的意思是,我这个人很脆弱,弱不禁风,半死不活。他讽刺人,向来是不分场合的。
第二次是一棵栀子和这棵罗汉松。栀子不好养,早已死去了。罗汉松来时很小,十几年的工夫,我已经给它换过三次盆,现在它身上随便一个小枝,也比来时它的全身大。老张逝世将近5年了。时光流逝,人之云亡,尚不及草木长久。
老张送我花,并不是他出钱买的。他交游广,认识人多,又是老同志,名人作家,别人都乐于送给他东西。这些花,就是他从本市的一个大公园要来的,他认识那里的主任。
20年代末,老张就和这个大城市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在一个支部活动。当时在这一支部的,还有“十年女皇”。
他爱好文艺,30年代初已发表了小说,并写了一部长篇,书名仿萧洛霍夫笔意,也叫做静静的什么,曾得到一个美国太太的奖金。查鲁迅日记,老张曾两次把这部小说寄给鲁迅先生,好像并没有引起先生的注意。那时,人们并不像现在这样,那么重视外国人的奖赏。更不认为,外国人鼓掌叫好的,就代表中国创作的高峰。
老张对文学孜孜矻矻,可以说是终生不懈。在写作上也很努力,虽然说不上很严肃。“文革”期间,他曾企图把过去写的一部现实小说,改写成应时的作品,结果徒劳心力,没人给他出版。
以他的资历,本来有很多机会去做大官,他都没有去做。抗日时期,他在一个地区当了几天社会部长,进城以后,又当了几天工会宣传部长,终于以作家身份,了其一生。
我们是一个时代的人,共同渡过了那艰难危险的岁月。他一直没有离开冀中,他不愿到山里去,那里生活太苦。在冀中,领导了解他,群众关系也好。他打游击,不避阶级嫌疑,常住在地主富农家里,这些人家,都有子女在外抗日。他到一家,大伯、大娘叫得很亲热,既保险,又能吃到好饭食。他有时住在我家,我父亲总要到集上去买肉。有一年夏天,他走了一天,干渴得很,正好我父亲在井里泡着一个大西瓜,取出来叫他吃,说他真有口福。
进城后,老张几次自做对虾,装满大饭盒,给我母亲送来。老伴病了,老张也曾到医院看望。后我因无人照顾,多次到他家赶饭。他对女儿们说:“不要厌烦,过去,我也常在人家吃饭。”
老张的口福,是有名的。抗日期间,我从路西回来,帮他编书。他们一天的菜金是5分,我是客人,3角,他就提出跟我合伙。“五一大扫荡”,扫来扫去,把他扫到深县南部的大桃树园,在里面呆了3天3夜,吃的都是蜜桃。抗日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父亲给我炖了一个肘子。刚刚炖烂,他就从外村赶来了,进屋大笑着说:“我在八里以外,就闻到香味了。”
进城以后,他是市长的老朋友,经常赴宴。打听哪里有宴会,只要主客一方是熟人,他就跑去。有一次,我们在北京开会,散会以后,我同康、侯等人约好,到东安市场吃饭,并没约他。他就跟在后面,一直进了饭馆,大家都不以为怪。
他不只有口福。别人的书,经过战争、土改,都散失了。他的书没有散失,反增加了。他到处搜罗书籍。土改时,他主管的小区,发现了一部《海上述林》。他上书中央负责同志,请求批准他获得这部他渴望已久的书。他的手稿、日记,也保存得很妥贴,丝毫没有遗失。有一次,他到路西去,父亲托他带给我一些零用钱,并叫妻子把钱缝在他的夹袄腋下。他到了路西,我已去延安,他把钱也买了书。
历次政治运动,他都以老运动员,或称老油条的功夫,顺利通过。土改时,他是组长,当然不会有问题。“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当机立断,以
“左”派姿态,批评了市委文教书记。在那种人心惶惶的情况下,他一改平日邋邋遢遢的形象,穿上一件时兴的浅色的确凉新衬衣,举止活泼,充满朝气,以自别于那些忧心忡忡垂头丧气的人物。
身为作家,参加革命久,历史复杂,说话随便,伤人很多的他,在这场动乱中,几乎没有任何风险,没有烧到一根毫毛。当不少同行家破人亡之际,他的家庭,竟能保持钟篪不移、庙貌未改的状态,这在全国也恐怕是少见的。并且不久就出入炙手可热的王曼恬的官邸,更使人叹服他的应变能力了。
据我思考,老张得力之处,在于处世待人。他不像一般作家那样清高孤僻,落落寡合。什么人他都交接,什么事都谈得。特别是那些有权有势,对他有用的人。他以作家的敏感,去了解对方的心意;然后以官场的法术,去讨得他们的欢心。他对顶头上级,如宣传部长,甚至宣传干事,都毕恭毕敬。可以当着很多人的面,去拍他们的马屁,插科打诨,旁若无人。有一次,在我家里,他竟拍起一个后生晚辈的马屁,使我大吃一惊。这个后生,是他机关造反组织的一个核心成员。那时“文革”已近尾声,老张还对他如此恭敬。我就此事,请教过一位明达。他说,前途未卜,后生之后,还有大头
目。老张在后生面前能作如此表现,大头目知道也会高兴。他们如继续得势,老张自然得到好处。
芸斋主人曰:抗日时期,老张写了不少剧本,
曾自称是冀中区的莫里哀。30过后,方得结婚。及
撰文相交过久,印象丛脞,不易下笔。老张熟知冀
中生活掌故,人多称之,然亦有谓,其言多夸夸,
华而不实,因有“倒二八”之讥。噫!当年革命如
渡急湍,政治如处旋涡。老张不只游戏人生,且亦
游戏政治。其真善泳者乎!
1988年5月9日写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