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种子的忧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8
第2版(经济)
专栏:来信

  种子的忧虑
  孙葆华
6月中旬的一天,我来到河北省承德县采访,看到这样一番景象:一垛垛金黄色的玉米种子,像小山一样整齐地排列着;地上到处摊晒着玉米种,两个库工无精打采地守在一旁;四周库房的大门全都敞开着,里边装满了黄澄澄的玉米种子。种子公司高级农艺师吴士中愁容满面地说:“今年全县积压优质良种达到530万斤,这在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事!”
承德地处燕山深处,昼夜温差大,产种粒大、饱满、整齐、抗逆性强。这里的玉米良种在全国享有盛誉,一直供不应求。可是,今年为什么这么多优质良种卖不出去呢?吴士中说,主要原因是盲目生产,国家对粮种经营失控。
1986年冬,全国粮种突然紧张,供需矛盾突出,粮种价格一涨再涨。这时,一些制种县见有利可图,便在去春盲目扩大生产面积,连一些不适宜制种的地方也搞起了制种生产。当时,这种情况并没引起有关领导的注意。结果,到了秋天便出现了粮种超产超收的问题,假劣种子也趁机上市,粮种价格一跌再跌。去年,承德县种子公司和农民签订的合同价是:每公斤粮种0.30元,可是秋天实际收购价降到0.22元。尽管如此,农民卖粮种照样难,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粮种存在农民家里。
据了解,粮种积压是全国一些粮种基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仅以和承德邻近的辽宁建昌县为例,去年就超计划多产粮种500万公斤。
今年粮种的积压,再次说明粮种的生产经营必须从产品经济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吴士中提出两点建议: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管理细则,对种子生产实行统一计划,统筹安排,严格标准;同时,坚持以销定产,按市场需求办事。
目前,我国的粮种库存能力小,一般是当年收购,当年用光。为此,国家应对粮种基地县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进行重点扶持,增加设施,扩大库存能力。现在,国家把生产粮种的投资随商品粮基地县下拨,使一些不具备生产粮种条件的地方也跟着平均享受,这种“撒胡椒面”式的分配方法,应该改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