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难于体现的劳动价值——“还精煎”发明者的苦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8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知识分子喜与忧

  难于体现的劳动价值
  ——“还精煎”发明者的苦笑
  新华社记者 叶世涛 刘军
在上海市场众多的营养补剂中,“还精煎”一枝独秀。
由龙华医院老年医学研究组5位医师发明、得到上海中医学院基础教研室协助研制成功的“还精煎”,具有延缓人体衰老的独特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也有良好疗效。
1986年7月,这种抗衰老药在上海黄山制药厂正式投产。工厂加班生产,依然供不应求。去年下半年,“还精煎”还开始出口新加坡、印度、日本、美国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一年内,黄山制药厂在“还精煎”上获纯利润200多万元。354名工人平均每人的奖金800多元。
相比之下,“还精煎”的发明者却得利甚微。5年苦心研究,带来的却是难言的烦恼。
双方协商,黄山制药厂给予上海中医学院和龙华医院科研成果转让费6万元;并言明投产后的第一年提取工厂纯利润5%,即10万元交给学校和医院,作为同工厂分成的奖励基金。按说工厂做法合情合理,也够慷慨的了。
按照规定,这笔16万元的收入中,65%给龙华医院,35%给中医学院基础部。但真正装进发明者口袋的是多少呢?
龙华医院得到10.4万元。医院扣除了科研成本费、科研管理费、院长基金、职工奖金等共9.36万元,占90%;剩下1.04万元中,按有关规定提取8487.88元作为奖金,再将其中35%给医院免疫室、中药房等有关辅助部门。最后,老年医学研究组只得到5517.12元。这还没有结束。组内还要留成科研机动费(包括请客吃饭费)、研究生开课和答辩费1917.12元,最后3600元又分为6份(除这5位医师外,免疫室两名主要化验人员也合拿一份)。
因而,林水淼等五位医师最终每人只拿到600元。
中医学院得到5.6万元。学校扣除科研成本费、水电煤气费、学院管理费4.48万元,占80%;剩下的1.12万元,扣除向上海市高教局缴纳的1%的管理费后,给了参与“还精煎”研究的生化、免疫、组织胚胎、同位素、电子显微镜、微生物六个研究室的32名教师,平均每人179.6元。
据说,公家拿了大头,好开“大锅饭”,免得“贫富不均”,意见纷纭。这叫“花钱买太平”。
尽管这样,风言风雨还是传到了发明者耳边,甚至半真半假说什么“你们靠‘还精煎’起家发财,成了‘万元户’”,“人人可抱台进口彩电回家”等等。还有的人公开伸手讨糖讨香烟,要求“意思意思”。林医师只好忙于应付,因为:“若是人情不到家,下次车子开不动,资料也难拿到手。”
可是,当记者问起发明者打算再承接什么新课题时,林医师苦笑着低头不语。
据记者了解,上海市科协系统1984年至1985年执行从科技开发净收益中提取30%为奖励金的规定,1985年上半年科技转让成交额达1589万元;而1986年起提取奖励金的比例减为5%至10%,这一年上半年成交额减到230万元。1987年上半年提取奖励金的比例又提高到20%,科技项目成交额便上升至762万元。这一降一升表明,政策放宽可以给科技开发带来很大的活力。当然,政策放宽后的实惠真正落到有关科技人员手中,还需多方努力。(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