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京味十足的风俗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编者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近创作的话剧《天下第一楼》(编剧:何冀平,导演:夏淳、顾威),自公演以来连演不辍。最近,北京人艺和本报文艺部联合邀请首都一批作家、文艺评论家对该剧进行座谈。出席会议的有:冯牧、严文井、肖乾、范荣康、于是之、黄宗江、何西来、顾骧、谭霈生、曲六乙、叶廷芳、田本相、林克欢、王育生、黄会林、苑海忠等。下面发表的是其中一部分同志的笔谈。
京味十足的风俗画
  肖乾
《天下第一楼》是一幅味美,色艳,肉香扑鼻的风俗画。它的时代背景大概比我的出生还早几年。我不懂话剧,也不了解剧中的生活,只觉得它京味蛮足。继老舍的《茶馆》之后,这是又一次在舞台上形象地再现了古老北京的社会生活。
首先应感谢何冀平同志,她花了很大力气去了解、挖掘,也证明生活中有的是矿苗、宝贝,有待于作者去挖掘。她刻画的人物生动,语言鲜活,尤其是常贵这个人物,全剧就像一阕交响乐,绵绵的旋律,不断起伏,把个烤鸭店写成了一个独立的天地。这里矛盾丛生,有逢承拍马,有使坏穿小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煞是好看。不妨说,这出戏解剖了一只麻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的缩影。
作为外行,我认为此剧极为可贵的是按照生活本身的规律去演绎,没有影射现实的痕迹,然而看时,尤其看后,却令人影影绰绰地联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我就从那一蒲包一蒲包的礼鸭,想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的变相行贿,想到关系学也並非近几年的发明,它是由来已久的。红包也好,好处费也好,不送礼,寸步难行,而礼到了,万事亨通。
这么大字号,可是那本账一塌糊涂。两个不务正业的少东家是无底洞。全店上上下下的辛勤劳动,靠作大揖,陪笑脸赚来的银子,却被他们挥霍得入不敷出。而到算大账时,老板嘴里讲得蛮漂亮,实际干活的却拿不到几个钱。这家烤鸭店本应生意兴隆,它拥有像罗大头那样的名厨师,常贵那样能干也肯卖力的跑堂,尤其有善于操持经营的卢孟实,只由于没有店规,没个约法,东家说了算,加上少东家挥霍成性,结果搞得一团糟。先是内部矛盾重重,最后闹得散伙。
这是一出警世寓言剧。最后玉?姑娘搬来的那副对联点了题。
把一个戏写得热闹,容易;热闹完了,让观众走出剧院仍继续思索,耐人寻味,不易。我认为《天下第一楼》做到了这一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