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我看《天下第一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我看《天下第一楼》
  苑海忠
我是个很少光顾影剧院的人。出于特殊的感情,特殊的原因,也坐在了首都剧场,来观看北京人艺话剧《天下第一楼》的演出。看着舞台上那些熟悉的场景、人物,听着观众席发出的一阵阵掌声、笑声、赞叹声,我这个前门全聚德烤鸭店的总经理,心情是不平静的。
干烤鸭的看演烤鸭,这感觉上和一般观众就不一样。我首先要感谢编剧、导演,他们真是把服务行业的酸甜苦辣都琢磨透了、体会到家了。您就说演常贵的那位吧,说话、眼神、表情,简直一个心理学家!尤其是一手杵腰一手扶桌哈腰一站那动作,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服务员出身半道改的行。我觉得,像常贵这么称职尽责的堂头(现在都称值班经理),在当今服务行业中的确是应该提倡和发扬光大的。店里职工看了戏后有的说:“常贵这样的要搁到现在,都够评超级服务技师了。瞧人家那服务,那才叫‘精神享受’哪。”常贵的时代,服务行业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现在却不同了。常贵,这个服务者的形象,他的敬业爱行精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也许是身份相同心思相通的缘故吧,那个立志干事业、冒着风险改革的二掌柜卢孟实,则给了我更多的联想和启示。论身份,他是二东家,我是店经理;看背景,福聚德面临危机,不改革就不得生存,而改革又得不到支持,最后卢孟实被迫出走。如今的全聚德,虽说终日宾客盈门,利润逐年递增,但处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百年老店也需要改革,所幸的是,我们的改革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尽管有点磕绊,也属正常。卢孟实以自己的魄力和精明,为福聚德留下了一座酒楼,可他的结局却有点凄凉。
从民国初年的鸭四吃,到如今全聚德一百多种吃法的全鸭席,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是常贵、玉?、李小辫、罗大头以及修鼎新等等这样一些有文化、没文化的劳动者,继承发展了北京烤鸭这朵中国美食园中的奇葩,使它成为深受人民欢迎的“天下第一美味”,全聚德也由于它悠久的历史和精到的传统烤鸭技艺而蜚声中外。做为这个百年老店的现任经理,我是既感到自豪又深恐有孚众望的。
前人开创的事业,后继者如何使它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我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我记得一副楹联的上联是这样的:“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感于《天下第一楼》对我的触动,这里,我不揣浅陋试补下联:“时代易,主客易,此易非易”,横批:“知难而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