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危楼,可以借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危楼,可以借鉴
  绍武 会林
北京人艺演出的《天下第一楼》,是《茶馆》以后京味十足的一出好戏。
帷幕轻轻拉开,恰如时针倒拨,艺术家们一下子把观众带回到本世纪初那个阴霾满天的时代。那是一个腐败者需要拚命地享乐,创业者需要拚命地搏击的年代。中国的美食文化,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艰难地,屈辱地发展起来的。
坐落在前门外肉市口的“福聚德”,以自己顽强的敬业精神,创造了闻名京师的烤鸭店。可是到了“福聚德”第三代传人唐德源的晚年,由于两个不肖子孙抛弃了赖以起家的敬业精神,使唐家的产业,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万幸,老掌柜气绝身亡之际,将事业托付年轻有为的实业家卢孟实。“福聚德”在卢孟实手里重振雄风,不仅摆脱了厄运,而且平步起飞,迎来日进百金的黄金时代。
卢孟实这个形象,给予人很多的思考。
他出身贫寒,却並不自轻自贱。他认为:“不论写书的司马迁,画画的唐伯虎,还是打马蹄掌的铁匠刘,只要有一绝,就是人里头的尖子。”在腐烂了的封建阶级身边,说出这等话,可以称得上是第三等级的自信!这是新意识的萌芽,是旧观念的更新。最下贱的“五子行”,也有人尖子,也可以同圣人比肩。这一笔,犹如画龙点睛,开掘出这位实业家出类拔萃的灵魂。正因如此,他比谁都懂得人才的价值。他对堂头常贵肃然起敬,关照备至;他毅然聘任厨师李小辫,因为这是个爱手艺胜过爱性命的人尖子。
福聚德烤鸭店所以闻名遐迩,在于它集中了一批人尖子。所有的尖子里,卢孟实的封建主义偏见最少。常贵,一辈子受奴役,一辈子敬业如神,拚着性命做人,不肯有丝毫的懈怠,可敬复可哀;罗大头,有超人的技艺,却夹杂着狭隘的偏见和不良的嗜好,可惜复可怨;修鼎新,“琢磨了一辈子美食,跑了半辈子饭庄”,对中国美食文化造诣颇深,却只喜欢一句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对生活已然绝望,没有任何斗志,可叹复可悲。惟独卢孟实,他是生活的强者。在前门外这条商贾云集、尔虞我诈的竞技场上,他主张“江湖买卖,不干欺生灭义的事,有本事,买卖上见”,显示出十足的信心和将才。在竞争中,他一方面严格保持“福聚德”名牌,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同时,对债主,他大胆地欺骗;对同行,他不惜引入毁灭之境;为了抢生意,他在大庭广众之中,反掌之间把一桩行贿丑行,做得严丝合缝,自然从容。“福聚德”正是在这样一个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人物主持下兴旺发达起来。然而,卢孟实纵有天大本事,也经不起“内耗”,所谓“一个干,八人拆”,拆主不是别个,恰恰是“福聚德”的主人——唐家两兄弟。
难道这不是自杀吗?
是的。他们宁肯自杀,也不愿意看到卢孟实的成功!这是典型的社会环境中无法医治的痼疾。卢孟实空有一腔抱负,轰轰烈烈之后,落了个败北的下场。金碧辉煌的楼宇,在唐氏两兄弟手里,只能是一座危楼,这还用怀疑吗?
历史,是一面镜子。
古人铸镜,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尊容。年轻的剧作家何冀平,深入美食行业凡三年,励精图治惨淡经营,终于铸镜成功,较真实地再现了带着镣铐创造美食文化的大师们的凄惨命运,实实地难能可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