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民主德国经济成就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8
第6版(国际)
专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通讯

  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
  ——民主德国经济成就见闻
  本报记者 许宏治
走在柏林的大街上,人们可以看到众多饱经沧桑而又重新英姿焕发的古建筑,同时又可以看到更多现代化的新建筑。新建筑与修复的古建筑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历史传统与时代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古老的传统与时代的精神聚合,这也正是民主德国发展道路的一大特点。
德意志民族具有优良的传统:勤劳勇敢,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民主德国人民在战争的废墟上能较快地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与这种精神是分不开的。直到现在,我们接触到的柏林人,工作起来仍然极为勤奋、认真、一丝不苟。曾经参加过许多重要建筑工程的老建筑工人里特尔就是一个例子。他告诉我们,他每天早晨都提前一小时赶到工地,做好准备工作,几十年来一贯如此。在他的带动下,他们单位的年轻人干活也都十分认真,非常注意保证质量。
民主德国人民不但善于继承优良传统,而且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当今时代,科技革命迅速发展,成果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民德党和政府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八十年代一开始,德国统一社会党十大便制定了“八十年代经济战略”,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革命新成果来加速生产的发展,走集约化的道路。在此基础上,一九八六年四月召开的十一大又进一步把它发展为面向二○○○年的经济战略。
党中央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普拉格尔博士在他的办公室里向我们介绍了这一战略的主要精神。他说,制定这一战略的根本考虑是,为了保证满足人民需要,必须尽快发展国民经济,保持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四点五的发展速度,为此就要采用新的集约化发展方法,不仅要扩大生产能力,而且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发挥科技的力量。
在现在的世界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是密不可分的。民主德国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很多能源和原材料需要依靠进口,如何使经济适应国际市场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就需要运用先进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贯彻这一战略的成效是显著的。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民主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生产性国民收入每年保持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四点五的增长率,而且基本上完全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得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改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人民生活也相应地得到改善,这是民主德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方针。民主德国有它的特殊国情。它同联邦德国有一千三百九十公里的共同边界,西柏林和这里只有一墙之隔。那里的电台整天对着民主德国广播。在这样的环境下,光靠抽象的宣传难以使人民相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靠硬性封锁也难以抵御西方对涉世未深的青年的影响。因此,民德领导及时得出结论:必须加速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得到实际的好处,以此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样,社会主义才有吸引力。于是,八大提出了“经济政策与福利政策相统一”的方针,并提出了新的口号:“谁工作得越好,生活就越好。”
结果是:八大以来,居民实际收入增加了一倍,商品零售额增加百分之九十。人民享受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等多种福利。最为突出的是,民主德国把住宅建设作为社会福利政策的核心,提出到一九九零年使住宅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从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七年,共建成二百八十万套新住宅。仅去年一年,又有六十四点三万人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现在,民主德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达二十六平方米。无论首都柏林还是其他城市和乡村,新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给全国城乡增添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色。
民主德国所取得的这一切成就,连西方报刊也不得不承认。西德《时代周报》在一篇文章中曾说过,在民主德国“的确出现了一个在某些方面使我们相形见绌的社会福利制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