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以价值规律组织抗灾 随州投资近两千万元抗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12
第2版(经济)
专栏:

以价值规律组织抗灾
随州投资近两千万元抗旱
本报讯 在焦渴的湖北随州大地上,狰狞的旱魔惶惑了。24万名农业劳动者、7000名干部、8000台机械、投资近两千万元……如此强大的抗旱力量,何以组织动员?答曰: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均川镇的抗旱实践,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答案。当全市151万亩秋季作物中有101万亩受到旱魔严重威胁时,均川镇的43000亩稻禾有33000亩需提水救命。镇领导算了一笔帐:用马力/小时计酬的方法集中500台柴油机、电动机,从罗河水库和均河提水,联合抗旱,费用分担,投资61万元可从旱魔口中抢救稻谷1500万公斤。每投资4分钱,可魔口夺粮1公斤。不算只觉投资大,算帐方知划得来。旱魔在这里强化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曾经有人担心农村搞商品经济抗旱工作难开展。事实正好相反,柳林镇天星村农民蒋从启五级提水保10亩中稻,要耗费500元钱,气得他又骂龙王又骂天,但一想到500元可以换得5000公斤稻谷,他不犹豫了。三里岗镇尚桥四组有16户的稻田严重受旱,各架各的机、各灌各的田,亩均80元拿不下来,农民张吉云算了笔帐,联合抗旱只需亩均60元,在60元与80元之间,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
1公斤稻谷的“抢救费”是4分、是1角,甚至两角乃至更多,1公斤稻谷的价值又是多少呢?粮食市场也在给农民上课:旱情最烈的7月中下旬,随州各地集贸市场的大米每公斤涨到了1元2角。冲着这,成千上万的农户坚定了抗旱的信念。主持市委工作的许国富同志说:“抗到保收(除20万亩无水可抗的外),全市抗旱投入少不了1800万元。这么大的巨额投入绝不是长官意志‘吼’出来的。”(刘永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