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九五一年各地发动群众战胜旱灾的几点基本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2-22
第2版()
专栏:

一九五一年各地发动群众战胜旱灾的几点基本经验
徐达
一九五一年各地干旱情况
一九五一年三、四两月,长江以北地区,除山东半岛外,普遍少雨,各地雨量仅有历年平均雨量的一半。长江以南,四月雨量过大,约当历年平均雨量的二、三倍。五月除淮河流域外,全国普遍缺雨;华北地区直到五月下旬才下了几场透雨,但不甚普遍。六月份,长江以北广大地区除河北北部和平原省外,依然普遍缺雨,察哈尔、绥远两省、内蒙自治区及西北各省几乎全月无雨,旱象严重。江西、云南、湖南、广西各省雨量也少,吉林、黑龙江、热河、辽西部分地区一直没下透雨。七、八月份河北北部和察哈尔、绥远、内蒙旱象持续。江西、湖南、皖南、皖北旱象也相当严重。
春夏两季雨水失调,春季北方干旱,南方雨涝,入夏南北都有旱象。受旱地区包括内蒙自治区、察哈尔、绥远、河北、江西、川北等省区的大部地区,山西兴县、忻县两专区,皖北滁县、宿县两专区,皖南池州专区,陕西绥德、榆林专区,湖南西南各县,湖北孝感、宜昌专区,川南乐山、内江、宜宾专区,川东万县专区及吉林、黑龙江、热河、辽西、福建、苏北、山东、广东、贵州等省少数县份,受旱耕地面积共一亿二千五百多万亩。其中内蒙、察哈尔、绥远、河北、江西、川北等地旱灾特别严重。
察哈尔省六月下旬到七月中旬,正当作物成长季节,旱情严重,受灾面积约占全省耕地五分之二,全省总计因旱减产约五成。绥远省除西部黄河灌溉区外,中部、东部旱灾严重,绥中武川、固阳、清水河等县小麦减产五成,莜麦减产六成,豆类、马铃薯产量更低,绥东大小麦减产三分之二。河北省共有七个专区三千九百多万亩土地受旱,山区尤为严重。内蒙没有播种的土地及播种之后出苗不及二成者,占总耕地面积百分之四十以上。江西五六两月,久晴少雨,七月中旬到九月上旬又历久不雨,九个专区干旱,有些河流池塘和水井干涸,部分旱地不能下种,已播种的水田稻苗干枯,受灾面积之广,灾情之重为数十年所未有。
一九五一年各地发动群众抗旱的几点经验
各地旱象发生以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以抗旱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领导农民,展开了广泛的抗旱运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抗旱的结果,消灭了部分地区的旱灾,减轻了大部地区的旱灾。但是,与旱灾斗争的主要缺点是事前对旱灾的警惕不足,准备不够,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全国因旱成灾的耕地仍有三千五百万亩,减产粮食在八十亿斤以上,是农业生产上的重大损失,也是我们今年必须接受的一个严重教训。现在把去年各地发动群众抗旱的几点经验介绍如下:
一、领导干部深入发动群众,发挥群众抗旱力量:在发生旱象的地区,党政领导机关,都把抗旱工作当作最紧迫的工作。华北各省人民政府、内蒙自治区人民政府、西北军政委员会、中南农林部、中共川东区委员会等领导机关,在旱象发生时,立即发布抗旱指示,号召受旱地区的干部站在抗旱斗争的最前线,战胜一切困难,坚持抗旱斗争。专区、县除留少数人员在机关工作外,其余一律深入区乡布置,检查、推动抗旱工作。各县、区、乡接连召开了干部会、农民代表会、劳动模范会、老农座谈会,进行思想动员,分析受旱情况,研究抗旱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杨秀峰主席、平原省人民政府罗玉川副主席、辽西省人民政府杨易辰主席等并亲自率领大批干部下乡,领导农民抗旱播种、浇苗、开发水利。在旱象开始发生时,不少地区的农民有“人忙天不忙,早晚一大场”“丰收靠天顺”“久旱之后必有大雨”等侥幸麻痹的思想,或对抗旱缺乏信心。甚至个别地区还发现求神拜佛迷信求雨的事情。但是通过深入宣传动员,以具体算账、诉旱灾苦等办法,严厉地批判了麻痹大意、听天由命的思想;同时又反覆地以当地或外地的有效经验和抗旱典型事例教育农民,这样就不断提高了农民战胜旱灾的信心。经过思想发动后,群众普遍动员起来,各地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旱播种保苗运动。华北区完成抗旱抢种的棉田占植棉面积的百分之七十。陕西省三个专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凿井六万眼。江西省受旱地区的农民、工人、部队、教员、学生都动员起来,参加了抗旱斗争,有的地区临时挖渠四十里,引水浇灌秧田,有的村几十个妇女集体从几十里外,担水抢救一亩稻田,有的日夜接力车水,上山过岗。湖北省石首县团山区农民在抗美援朝增产捐献的爱国热情鼓动下,自动组织起一千二百多人,五天之内开小沟二十五条,疏大沟七条,完全战胜了旱灾。湖南省长沙县农民通过检查爱国公约,推动了抗旱工作,使全县百分之九十五的受旱田地免除旱灾。泸溪县一区武溪镇没有旱灾,组织起抗旱支援部队,到邻区帮助农民车水。
二、周密组织人力物力,发挥集体抗旱力量:和旱灾作斗争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许多地区一方面用“天下农民是一家”的道理教育农民,发扬互助互济的精神,同时以各种互助变工办法,把一切人力、畜力、整劳力、半劳力分别组织起来,发挥集体力量,从事抗旱工作。如江西南昌组织起水车二万七千六百部,人停车不停,日夜轮班车水,并集体担水,接力车水,抢救受旱田禾四十九万亩。小蓝村农民翻山越岗车水,不仅未受旱灾,反而增产一成。皖北组织起龙骨水车八万八千多架,车水浇苗,抢救秧田。
三、因地制宜,采用各种有效的抗旱措施:(1)抗旱播种:河北、平原、察哈尔等省,为保证及时播种,各地群众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抗旱播种的办法。这些地区为了防旱保墒,在第一年秋收后,就实行秋耕深耕、细耕细耙、起垅储雪;播种前实行细耙多耙,保持土壤水分;在播种时期就采用抢墒、借墒等办法播种,使种子周围土壤能供给足够的水分,保证出芽。在墒土不足无墒可借的地区,就采取挑水点种的办法,在点种前先用水把种子泡湿,或把高粱秆、玉茭瓤泡湿,饱含水分,和种籽一齐播入土中,这样用水很少,并能保证种籽出芽。(2)开发利用一切水源:战胜旱灾的根本办法,是开渠、挖井、掏泉、挡坝截水、挖“透河井”、补充各种汲水工具。这些办法在一九五一年的抗旱斗争中,都起了很大作用。例如内蒙昭乌达盟仅在阿鲁科尔沁等三旗就用开渠浇地和利用各种盛水工具打水浇地等办法,浇地六千多垧。哲里木盟开鲁县号召每个劳动力打井一眼,全县打井一万零四百多眼,浇地五千多垧,完全打破了群众“天灾不可抗”的听天由命的想法,确立了人定胜天的信心。察哈尔省怀安县柴沟堡劳动模范李河旺积极领导群众兴修水利,使一万三千亩庄稼获得丰收,大麦每亩收三石五斗,小麦收获二石以上。皖北为抗旱挖井七万七千五百六十一眼,挖塘六千口。湖南永顺专区,在抗旱期间整修和新建塘一千多口,坝三千八百多座,沟渠六千四百九十五条,水筒车一千多架等,可灌溉稻田十四万亩,占稻田总面积百分之十五。(3)管制用水:在有水源可用的地区,各地大多由当地水利委员会或抗旱委员会中选派公正农民统一管理用水,提出“一碗水,一碗稻”、“多浇一挑水,多保一条命”的口号,号召全体农民,珍惜水量,要求不放走一滴水,不浪费一滴水;同时号召农民克服本位主义思想,相互调剂用水,订立公约,大家公议,分别轻重缓急,先浇近地,先救受旱严重的田;到旱灾严重时,则集中水量,抢救可救的田。使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