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一位当权者的“权”“利”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17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有人说,权利,权利,有权便有利。这或许是部分事实。你是一位当权者吗?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诱惑,你怎么办?这里请看一位当了十二年局长的当权者的亲身经历和看法。
一位当权者的“权”“利”观
不尽钱物滚滚来
1976年,郭建增当上了山东省日照市邮电局的局长,至今已经12年了。这12年中郭建增遇到了哪些诱惑呢?我们从他的日记本上摘录了这么一串数字:
1986年春,丝山乡一农民送来了现金500元;
1987年夏,某支局一位投递员送来现金1000元;
1980年秋,某支局女职工送对虾40斤,花生米156斤;
1981年春节,某海员送彩电一台(20英寸),苹果两筐;
1983年夏,某投递员(农民合同工)送电风扇一台;……
数以万计的钱物,滚滚流向这位当权者的家门。
面对纷至沓来的礼物,郭局长心中是喜?是忧?他怎么办?
环堵萧然,礼归何处?
粗略计算一下,12年间,郭局长接待的送礼队伍,足有一个连!那么,郭局长家的礼物一定会堆成山了。带着几分疑惑,我们走进郭建增的家里。
跃进我们眼帘的竟是这样的家庭摆设:屋内,桌上放着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靠墙间摆放着的是60年代的衣橱,什么现代化的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一无所有。喝水的当儿,我们细瞅了瞅这张用木板做的圆桌下,竟连腿也没有,用一块水泥台垫着;全家老少三代六口人,挤在三间屋里……这就是一个局长的家庭!
面对我们探询的目光,郭局长只是嘿嘿地笑。经我们再三追问礼物的去向,他才不得已如实“交待”出来。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我们追踪了下去。
某支局送礼者李某向我们抱怨说:“老郭这人很不够意思,俺想走他的后门,调到城里和媳妇在一起,就把妹夫从海外捎来的彩电和买的两筐苹果一块拉到老郭家里。俺是晚上去的,老郭恰巧不在家,俺想老郭这人耿直,不收礼已出了名,你当面给他,他肯定不会收……如今,人哪有见物不动心的,在位上不捞点是傻子!俺刚抬下电视,老郭也回来啦,他把俺叫到屋里。一脸不高兴,对俺说,彩电、苹果都拉回去;我知道你家里也没彩电,日子过得不富裕……你的事符合规定,我尽力办……三个月后,俺被调到城里同媳妇团圆了,一分钱也没花……”。
“你们这是?”“我们想找你闲谈谈,你认识邮电局郭建增吗?”“认识……老郭呀,是猪心一个眼,看着肉不吃。1986年,乡邮局扩建局房,我想让他操操心,弄点钢筋、木料什么的。不瞒你们说,我带着500元钱用烟盒装着,偷偷放在他家的饭桌上。第二天,他骑着车找到我家,把钱给了我,还反复讲了不能办的道理。老郭这人,你别想在他身上沾国家的光……”这位同郭建增老相识的农民滔滔不绝地对我们说。
提起郭建增,几个送礼者都有感慨。你想找他办事吗?请你记住,提着礼事难办、脸难看。退休职工尚秀宗好几年住在一个山坡的草房里,家庭生活很困难,1985年病故了。生前,他最大的愿望是全家搬到山下村里住。郭建增得知后,主动找人买砖购瓦,同村干部协商要了房基地,操持着盖起了房子。为这,尚秀宗的老伴和孩子们很感激,这年秋天,便托人给老郭捎来了20斤花生米。郭建增二话没说给送回去了。老尚的老伴当是给少了,便又给添了一半,背着来到郭建增家。这一次,仍然被婉言谢绝了。打这,老尚的老伴逢人说:“老郭认人不认礼,少见的实在官儿!”
当官沾官光吗?
俗话说,一人当官八亲沾光。而对郭建增来说,不是这样。沾光的人的确有,但同自己既不沾亲,也不带故,而且一点利也不图。12年来,他揣着满肚子心事,全局500多号人,哪个职工的婚事、子女上学和就业等许多事,时刻挂在心上,而自己的子女、亲友的事想是想,却一件也没有办。局里有些职工的家属在农村或在乡镇支局工作,离城里远,生活不方便,郭建增就想法儿。他先后为18户职工办理了调迁户口转迁手续,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面对自己的事呢?大儿子前几年招工上了港务局,经常外出高空作业,活苦、又危险。他几次要求老郭调换一下,进邮电局工作。老郭都是耐心劝导。可时间长了,大儿看到有的同伴通过父母的关系调换了舒适的工作,就更加动心了。一次,大儿眼泪汪汪地对老郭说:“爸爸,你心真狠,有权力都不用,你看人家有权谁不为自己着想,哪有你这样的人。”“孩子,爸不是心狠,你的事我也不是没想呀,可我是党的干部,啥时都得维护党的威信;我有权,可不能乱用呀……”打这,他儿子打消了调动的念头。
老郭最小的妹妹在农村,她高中毕业后在他家里帮了好几年忙。老郭的妻子觉得再让妹妹回家过意不去,就要求他给小姑子找个工作。这年春,正好局里招工,老郭分管。妻子提出要个名额给妹妹。老郭却说:“办很容易,可利用手中的权谋私,咱不能干;要是谁手里有权,管哪一摊就想沾光,哪还了得?”最终,他还是没有办,妹妹揩着眼泪回到了老家。老郭和妻子看到妹妹哭着走了,心里酸酸的。
几次招工,郭建增都安排给局里家庭比较困难的退休职工和老职工的子女,他的亲友一个指标也没沾着。
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诱惑,郭建增没有动心。妻子当市人民银行副行长也有不少人带着礼巴结她。老郭说服了妻子,一点也没有收。他说:“当今时代社会上刮起的送礼之风,根源在于部分人在起推波助澜作用,作为一名共产党的干部,一位当权者,不能见钱眼开、手长。” (范奉东 房红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