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4阅读
  • 0回复

决心不大 措施不力 把关不牢 执行不严 社会集团购买力严重失控急需狠刹 今年1至7月花费368.3亿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18
第1版(要闻)
专栏:

决心不大 措施不力 把关不牢 执行不严
社会集团购买力严重失控急需狠刹
今年1至7月花费368.3亿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
据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记者吴士深、丁根喜、通讯员赵茂宏)今年2月,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今年社会集团购买力务必比去年压缩20%。然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消息是:今年1至7月份,全国社会集团购买消费品达368.3亿元,比去年同期高速增长19.8%。这似乎恰好与国家要求来了一个颠倒。368.3亿元这个数比今年全国教育经费和城市维护建设费还多27个亿!
吃喝风劲吹。如今,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型饭店里,几乎每天可以发现几桌、几十桌大吃大喝的场面,那些沉浸在觥筹交错中的人有多少是自掏腰包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分析,目前大、中型饭店中60%至70%的营业收入来自集团公款宴请。据北京市统计,1987年达1.7亿元,比1984年增长2.5倍,平均每年增长51.8%。据北京、武汉、福州等地反映,目前公款请客的每桌开价少则五六百元,多则上千元。
图享受求舒适成风。一个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拥有数辆“皇冠”早已不足为奇了。据在1985年集团购买小汽车达到高潮后,1987年全国仍批购3.8万辆,比1982年增长1.1倍。而摩托车、彩电、空调、沙发和地毯等专控商品的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其中,录相机1987年比1982年猛增12.6倍。
发实物盛行。每逢过年过节,上至国家党政机关,下至基层企业,几乎没有不发食品和副食品的。而借各种名义如召开总结会、庆祝会、订货会和鉴定会等发实物作为“纪念品”也已
“蔚然成风”。据反映,目前集团购买热门“纪念品”是石英钟、电饭煲、皮箱、旅行包、化妆品和床上用品等。
屡胀屡控,屡控屡胀。社会集团购买力“膨胀病”防不胜防,自有许多奥妙之处:
自有资金“糊涂帐”。近几年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明显增多,但缺乏严格管理。一些企事业单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相增加职工福利。而部分国家机关则通过成立公司、中心等施展手中的财权物权,充实自己的“小金库”,利用这部分预算外资金解决本单位预算内开支不了的各项费用。
机构林立,开支增大。近年来全国各类企业、机构大量涌现,每成立一个单位就得购置相应的用具用品。据银行统计,1982年至1 987年全国行政企业管理费每年递增26%,现已达到530亿元。
“控购”制度漏洞洞开。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集团购买力控制工作一度有所放松,不经“控办”批准,大量购买专控商品,买卖双方共同造假发票,逃避财务监督之事屡有发生,即使查出,也是“下不为例”。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1982年至1987年社会集团购买消费品额平均每年递增1 9.7%,远远超过同期轻工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速度。
同居民同争货源,拉动部分商品价格上涨。这是集团购买力膨胀最直接的后果。据统计,1985年至1987年全国城镇集团实际购买公用消费品总金额达752亿元,为这3年市场供不应求差额的一半以上。由于相当部分市场紧俏商品被财大气粗的社会集团购去,从而使一部分居民购买力不能实现,供需矛盾变得突出,促使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摆阔气讲排场、奢侈浪费之风也为社会上贪污腐化、索贿受贿、套购倒卖造成可乘之隙。同时,集团高消费的风气又诱导了居民的“超前消费”和盲目攀比的心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