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用什么样的人——福建部分领导干部谈识别选拔干部标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19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用什么样的人
——福建部分领导干部谈识别选拔干部标准
本报记者 张铭清
福建简称“闽”。有人有感于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望“闽”字生义,说福建人在门里都是虫,出了门就成了龙。此话虽不尽符合实际,却反映了在选拔使用干部工作中确有些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打破这个旧门槛,把“虫”放出来,让他成“龙”?8月13日,福建省部分省地市领导干部就如何用生产力标准和德才标准识别和选拔干部这个问题进行了座谈。
陈光毅(省委书记):讲德才,离不开生产力标准,离不开实践标准。我们党一是强调用干部要德才兼备,在新时期要把德才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统一起来,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统一到用实绩、政绩来衡量干部。所谓政绩、实绩不是短期行为,不是看一时一事。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政绩好坏不可能表现在一件事上。干部的德才标准不是抽象的。战争年代表现在英勇善战。搞经济建设,表现在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方面。因此,一个干部、一个班子,如果四平八稳,平平庸庸,无所作为,不犯错误,也不出毛病,这不是我们需要的干部。相反,有些干部为了党的事业,在改革中敢于探索,可能出些毛病,但主流是好的。可能有的干部成绩越大毛病也越多。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他们,看主流,发挥优势,用其所长。
蔡宁林(省委常委、副省长):我认为,在用人问题上,一不能用坏人,二不能用“老好人”,庸人,就是那种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四面讨好、八面玲珑,不敢创新、不敢得罪人的干部。这种人可能不会出“乱子”,也没有成就,平平庸庸,打不开局面……
袁启彤(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广东人叫这种人是机器人。
蔡宁林:要敢于用有缺点的能人。他们能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有魄力,敢负责,开拓创新精神强。他们胸怀坦荡、直率待人,可往往得罪一些人,遭人非议,选票比别人少。他们由于经验、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可能在改革中有这样那样的失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们应该满腔热情地去帮助他们,支持他们改正缺点大胆工作。“8分钱、查半年”那样的事,往往查得他们寒心,心情不舒畅,所以,对这些同志要有正确的看法,支持保护他们。
邱炳浩(龙岩地委副书记):当前,我们指的德应该是建设四化、振兴中华。对政绩突出、缺点明显的所谓“两头冒尖”的干部,要做辩证分析。他们的缺点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观点不对,还是因为现行政策不合理造成的呢?要做具体分析。
卢亚来(漳州市委副书记):对德,有一个怎么认识的问题,德首先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进行工作。那些出以公心、敢于创新、敢于负责的干部,就是有德。有德,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不能简单地认为不贪污腐化、受贿就是有德;循规蹈矩、照本宣科、老实忠厚就是有德。
袁启彤: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能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错综复杂问题的人才,能从各种矛盾的夹缝里冲出来的人才,不是遇事搬文件,对号入座的人。所以对德才的认识要有新观念,否则,总感到没有人才。
温附山(省顾委副主任):有句老话说“功德无量”。是把功和德连在一起的。没有功就无所谓德。同样,把德和才分开,也是不科学的。看一个干部要看实绩,从大的方面看,就是看他在改革开放、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功绩。规规矩矩、庸碌无为,不贪污腐化的人不能认为是有德的。
李立士(三明市市长):衡量干部工作好坏的落脚点要体现在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上。是不是真正推动生产力发展,有一个短期行为和长期效益的问题。使用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是短期行为。当太平官,不冒风险、奖金不少发,可是没有开拓创新、贻误时机,也是短期行为。生产力标准是个科学概念,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一时发财,要看全局、长远的社会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