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孙世君和他的徒弟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19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残疾人与社会征文

孙世君和他的徒弟们
綦德周 孙秀畔
山东省平度县青杨乡北盛家村,有一个不起眼的可远近闻名的个体“红波”电器维修部。
一天,维修部来了一位残疾青年。他围着些拆开的电视机、收录机看个不停,久久不愿离去。
“想修电视机吗?”维修部的主人、共青团员孙世君问。
“不。”
“想修录音机吗?”
对方又摇摇头。
“有什么事吗?”
“我,我……随便看看。”
“请到里边坐吧。”
残疾青年见孙世君这么热情,就实话实说了:“我叫蒋希洪,是本乡高戈庄村人。我的腿不幸残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社会的负担,我想拜你为师,学一门自食其力的技术,但不知你收不收我这个残疾人?”说实话,孙世君还从没想过自己会收一个残疾徒弟。不过,听了蒋希洪的话,又被这个残疾青年的真诚打动了,于是,收下了他。
这事传开了。山东农村大众报报道了孙世君收残疾徒弟的事迹。这下登门拜师的残疾青年多了。
本乡萝卜刘家村的青年高军来了,他收下;
本乡南国埠的国丰明来了,也收下;
本县南盛家村的瘫儿孙克章,因受家庭歧视,几次寻死。孙世君闻讯后,主动上门,把他背到了自己的维修部;……
紧接着,千里之外的平原县大史家村的史庆信、高唐县天苗西村的李孟明两位残疾青年相继来信询问能否收下他们。孙世君毫不犹豫,立即给他俩去信:
“……欢迎你们来,免费学习!”
不久,史庆信和李孟明来了。就这样,孙世君一下收了7个残疾徒弟。
徒弟侍候师傅,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可是在孙世君这里却颠倒过来了:师傅侍候徒弟!
孙世君家住房并不宽敞,但是为了便于照顾,有利教学,孙世君让徒弟们都住在自己家里。史庆信、李孟明来后,实在挤不下了,他就让妹妹到女友家去搭铺,把腾出来的房子让给他俩住。
孙世君的家离他的维修部有2里多路。他的7个徒弟又都是腿有残疾、行走艰难的人。因此,每天上班,他用自行车一个一个地送;下班,他用自行车一个一个地接。中午饭,也是让母亲或爱人帮助做好,再送到维修部来。
徒弟生了病,孙世君请医买药,端茶送饭,热情照顾。有几天,双腿重残的孙克章闹肚子,每天大便好几次,每次都是孙世君抱着他,从没说个“脏”字、“累”字。
为了让徒弟学好技术,孙世君为他们购买了500多元钱的电器零件、100多元钱的维修教材,还订了50多元钱的杂志、刊物。
师傅的深情厚意,深深地感动7个残疾徒弟。他们商量说:“俺们来学艺,不仅没法帮师傅干点活,反而让师傅又是管吃,又是管住,给师傅尽添麻烦。俺们可不能这么走了!”于是,大伙凑了600元钱,要送给孙世君,略表心意。孙世君却说:“你们来学艺,我高兴,我欢迎,但这钱我不能收!你们拿回去,就作为买零件的费用吧!”
7个残疾徒弟先后出师了。可孙世君的心还系在徒弟们的身上。他不断给徒弟们写信,勉励他们自尊、自强、自立,解答他们提出的技术问题,他还给他们寄去了一本本自学材料。
如今,孙世君的7个残疾徒弟都开店营业了。最近,孙世君收到徒弟们的来信。他从信里知道,孙克章每月收入200多元,史庆信等人每月收入100多元,收入最少的李孟明每月也能挣八九十元。看到徒弟们一个个都成了自食其力的人,孙世君欣慰地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