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奥运会场外竞赛——“电视马拉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0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奥运会场外竞赛——“电视马拉松”
进入80年代以来,每次奥运会都伴随着一场“电视马拉松”。
今年的“比赛”最早起跑的当然是东道主。第24届奥运会组委会下设一个专门的电视委员会,准备向全世界30亿观众提供2230个小时的节目。为此,电视委员会列出一个设备需要单:转播车30辆,摄像机226台,卫星通道25个,声音线路2444条……
组委会为外国电视工作者也提供了竞赛场所。国际广播电视中心已经竣工,花3亿美元购买了报道权的美国N BC广播公司早就有人在里边办公了,它是起跑的第二名。
组织者把一些项目的电视转播任务承包出去。田径由芬兰人干,因为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曾在赫尔辛基举行,那次的电视节目搞得不错;英国承包了马术这项“绅士运动”的电视节目制作任务;帆船竞赛的专题节目则由熟谙水性的澳大利亚人拍摄编辑;体操比赛场的摄像机交给日本人操纵,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高科技,竟然在单杠上装置了微型摄像机!当地的一些电视界人士开玩笑说:中国应该包下女排或是乒乓球。
参加这场“马拉松大赛”的电视组织有130多个,共9000多名制作人员,平均每个运动员能摊到一位电视“陪同”。各个电视台都派出了最强的采访阵容“参赛”。中国中央电视台派一个20人的报道组,准备播出170多小时的节目,这个“成绩”居世界前五名。马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