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上海群众参加商品生产处理私人事务找到“保险锁” 公证跨入寻常百姓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上海群众参加商品生产处理私人事务找到“保险锁”
公证跨入寻常百姓家
新华社上海8月21日电 (记者罗康雄)上海市公证机关去年办理的各类公证文书达5万多件,比前年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办理的件数又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数字反映了一个正在悄悄发生的变化:公证,正大步跨入寻常百姓家。
房屋转让、财产继承、赡养老人等问题,稍一处理不公,宁静的家庭就会出现轩然大波。公证调节着纷争迭起的人际关系。农民宋根生的三个儿子结婚后不愿赡养老人,后来公证处为这一家办理了赡养协议公证,规定老人常住长子家,生活费由三个儿子共同承担。
公证,也保护着公民的合法权益。唐永祺等三户居民原来居住的地方要建新房,需要他们搬迁。建房单位事先为他们办理了房屋拆迁公证。后来建房单位反悔,唐永祺等拿出公证文书,对方只得按照公证文书的规定给他们分房。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公民要求办理农副业承包合同公证和企业租赁经营公证的也日趋增多,他们把公证称之为“保险锁”。上海郊区农民朱月良与生产队签订了放养鸭子的副业承包合同。合同能不能兑现呢?他有点放心不下,拉着队长说:“咱们还是办下合同公证吧。”年终合同兑现,他家单养鸭子一项收入3000元,朱月良笑得合不拢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