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车轮上的“牙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2
第2版(经济)
专栏:

车轮上的“牙印”
新华社记者 王满
几年前,人们管出差人把伙食费算在住宿费中回去报销的做法,称为“吃床板”。最近记者采访中发现,类似的招数又演化出不少。“吃车轮子”便属其一。
炎炎夏日,开往西宁的91次特别快车刚刚从兰州站发出,车箱内骤然冒出不少背包挎篮的小贩,冰糕、啤酒、汽水和瓜果点心以及书刊画报,几乎应有尽有。这些商贩前后穿梭,放声叫卖:“请买×××,保你实报实销了。”再看一张张塞到旅客手中的票据,不仅有可供报销用的火车票、汽车票,还有购买邮票回执、文具发票和医药费收据等。许多乘客慷慨解囊,积极响应。一个天津口音的小伙子一边喝着“易拉罐”啤酒,一边挥着发票嚷着:“吃着喝着还赚着,真服务到家了”。
上述现象不仅限于车上,在有些车站附近照样弥漫着这股“吃车轮子”之风。7月初,在甘肃省酒泉市汽车站附近,一筐筐李广杏酸甜诱人。记者请一摊贩给称一斤。那摊贩诡秘地一笑,说,“一斤哪够,照这上边的钱吃吧!”记者接过递到眼前的东西一看,原来是张面值5元的三轮车票,足可以称4斤多。记者问他这样做没人管么,他警惕地打量记者一番,一把抢回车票,说:“不买拉倒,问这干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这种“吃车轮子”的行为经过改头换面,变得公开化了。在敦煌市第二宾馆斜对面,有一专线开往嘉峪关的集体售票处。这里同等距离的汽车票价虽然比300米外的长途汽车站高出不少,可依然应者云集。记者凑前一看,只见竖起的招牌上写着:甲票——特供一瓶啤酒,一瓶罐头,一包点心;乙票——供应一包点心,两袋汽水等。难怪这么吸引人。不过,也有一对男女青年看看就离开了。经打听才知他们是属自费旅游。
人们纷纷议论着:“这种不正常的事情怎么就没有人管管呢?”
“五花八门的票据怎么落到这些商贩手里的呢?”
“现在出公差的人是实报实销,只要有票据就能在会计那里报销,漏洞太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