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南沙风浪南沙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南沙风浪南沙人
新华社记者 黄彩虹 新华社通讯员 李湘东
8月的南沙,海风呼呼,浪涛滚滚。记者乘坐833船,顶风破浪,奔赴永暑礁参加我国南沙第一个海洋观测站落成典礼。
举目远眺,黛蓝色的海面泛着一片翡翠般的珊瑚岛礁。翻腾的浪花给它镶上了一条条银色的花边,在夕阳辉映下闪光,宛若一串串明亮硕大的珍珠。水面,五光十色的热带鱼,成群结队地穿梭翻飞;水下,礁盘上生长着白的、蓝的、红的珊瑚和海石花。这里靠近赤道,终年常夏,驶过的一些岛上,长满了麻枫桐、野枇杷以及说不上名、看不太清楚的绿色树林。
当833船驶近永暑礁海域时,一座雄伟壮观的人造海岛巍然出现在眼前。一幢崭新的楼房屹立在浪涛汹涌的永暑礁上,如同“海市蜃楼”,装点着祖国最南、礁滩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南沙群岛。
永暑礁,是一片上百平方公里的礁盘。它浅藏在茫茫波涛之下,千百年来随着海水的涨落时隐时现。如今,一片宽阔的人工陆地在这里崛起。人民海军工程部队官兵们仅用189天便帮助它走完了上万年的演变进程。
南沙第一黑
踏上永暑礁,但见海洋观测站大楼在人造陆地和防波堤的环抱中,陆域开阔,道路交叉;宽畅的港湾内碧波如镜,一艘艘舰船停泊在港湾长长的码头上。
建站工地负责人沈时聪对记者说:“永暑礁海洋观测站,施工全在水下礁盘上进行。这是一项造福今人和子孙后代的和平建设,建站工程之艰巨、困难之大,是我国水上工程史上罕见的。”
沈时聪,人称“南沙第一黑”。从他黑黑的脸上,可以看出建站工程的艰辛。
中国南海,无风三尺浪。2月初,他带着施工部队一到永暑礁,就遇到连续20多天的大风大浪,挖泥船无法施工。他心急如焚,领着3名设计人员驾着小艇,闯进浪涛覆盖的礁盘实地考察。人随时可能被抛进大海。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抓住艇舷,仔细观察风向、流向,校正施工方案。当爆破炸礁遇到危险的时候,又是他冲在前头。他第一个下到高热的船舱,从深深的舱底将炸药一包包扛上来,和炸礁队的同志一道把它们布设到礁盘上。
南沙骄阳似火,白花花的珊瑚岩沙表面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海洋观测站基槽的平整工作就在这里展开,这是一项重体力作业,要从驳船上把碎石一筐筐传递到水下,一个班次少说也得传递10余吨,年轻小伙子干一班都腰酸腿痛胳膊肿。40多岁的沈时聪坚持跟班作业,常常从早晨持续到深夜。180多个日日夜夜,他总是第一个到施工现场,最后一个离开。他说:“滚一身汗,指挥起来比什么都灵。”
水下骄子
建站工程指挥部记事本上,记载着“南沙骄子”潜水员们的赫赫功绩:他们在南沙施工4个多月,水下炸礁40余次,打开了一条几百米长的水下航道。
这批身经百战的潜水员,曾一次次叩响“龙宫”的大门,在大海深处写下一篇篇传世“佳作”。然而,谈起南沙永暑礁建站水下炸礁工程,一个个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队长张洪涛,潜水爆破专家,今年45岁,已有26年潜水史,世界几大洋都闯荡过,艰险的工程干过不知多少,提到南沙炸礁,他说这是他们从没遇到过的艰巨、危险、复杂的工程,听他讲述那艰难所在,令人心驰神往,对他们仰慕而敬重。
按作业要求,水下施放炸药不能大于4级风,浪高不得超过1.5米,而在南沙,通常是迎着7级风、5米高的涌浪作业,风浪将几千吨的舰船抛来抛去;
水下安放炸药,一次200公斤是最大的当量,一般同时引爆10多个点,而在南沙炸礁,一次要放好几吨炸药,引爆二三十个点,危险性陡然增加;
凶猛的恶鲨在南沙成群结队出没,潜水员们在水下作业,经常遇到鲨鱼袭击,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章思友,潜水中队教导员。他带领9名潜水员在水下作业,背负密不透风的178斤重的潜水服,在水下不吃不喝不休息地连续干5到8个小时,去搬动100多斤的沙包和200多斤的钢轨,工作完毕,出水时连梯子都爬不上。下水前他们身穿的球衣重仅8两;出水后重1.8斤。增重整整一斤汗水。
章思友已经当了15年潜水员。他说自己快转业了,要求领导让他再到南沙一搏。他带领潜水员们胜利完成了验点、架轨、整平基槽最艰巨的任务。他一个人在3个多月里下潜作业129个小时,超过了国家规定的4年的潜水作业量。人们交口称赞他们是“水下尖兵”。
奉献精神
南沙人在风浪中谱写着奋勇拚搏之歌,无私奉献之歌。
某部测量中队23岁的副中队长王建辉,被南沙人称为“敢死队长”。他带领测量队员担负了为建站开航道放基准线、测房屋轴线等勘测任务。他们扛着标尺、仪器,乘舢板登礁作业。礁盘上珊瑚丛生,那是海里的荆棘,涉一次水扎得人满腿是伤。礁边又是岩石陡峭,稍有不慎就会被急流浪涛卷走。还有鲨鱼也窜上礁盘,向测量队员们袭击。有一回,王建辉正涉水作业,突然裤腿后面被什么东西咬住了,他举起手中的钢标尺就往后扎,并猛地向前一跨,待回头一看,原来是鲨鱼伴着搅起的泥沙跑了,可他的裤子已撕开了几寸长的口子。然而,他照样下海勘测。他登礁作业190次,每次都在齐胸的海水里苦干四五个小时,腿上伤疤竟达28处,4次经历了生命危险。为架设测量仪器,他和测量队员们还经常在海中操起18磅大锤一气挥动上百下,虎口震破了,胳膊累扭了,谁也没有怨言。
某舰干部杨梅林来南沙前,妻子怀着3个月的身孕来队探亲,医生叮嘱杨梅林,她是高龄孕妇,要格外照顾。但是,出航命令下达了,杨梅林毅然离别妻子,随舰出发。就在这期间,妻子流产了。十几天后,杨梅林随舰返港得知此事,膀大腰圆的汉子失声痛哭起来。几天后,军舰又要出航,领导让他留下照顾病中的妻子,他没同意,含泪告别妻子,又随舰去了南沙。他说:“失去孩子,我很痛心,但心里是坦然的。因为祖国需要时,我没有让祖国失望。”
“今朝立业南沙,千秋有功国家”。永暑礁海洋观测站落成典礼大会上张贴着这样的标语。胜利竣工的海洋观测站像一座巍然屹立在大海中的丰碑,记载着南沙创业者们的伟大业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