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宏观把握 微观落笔——评麦天枢的报告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2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宏观把握 微观落笔
——评麦天枢的报告文学
朱子南
麦天枢由新闻领域迈向报告文学园地,不过两年时间,创作已颇有实绩。与其他新近作家有所不同的是,他在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报告文学观念,使创作不断走向自觉。
麦天枢认为,作家要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高度来把握生活,由此而形成理念,并把理念注入到形象中去,传递给读者。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哲理性与震击力。《土地与土皇帝》(刊《中国作家》1987年第1期)写的是晋西北横山村党支部书记李计银在一块已解放了四十年的土地上的统治史。但是,作品中的李计银,只不过是一个思想的载体,作者用于他身上的笔墨并不多,而是用这个形象凝聚出一个观念:权力是怎么产生的?是权力产生的;权力是怎么被剥夺的?是权力更大的人所剥夺的。“如果我们的法律机器只有在哪个人一言半语之后才能转动起来,这毕竟是一个当代社会不能不正视的缺憾。”写我们制度的弊端,特别是从权力效应上剖析官僚主义的危害,这部作品显示出相当的深刻性。《最末一班车》(刊《昆仑》1987年第3期)是以杨之岭、林冰的遭际为作家思想的载体的。作者笔下的他们作为比较教育学家所从事的研究分明在告诉社会:中国的腾飞,最终取决于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一决定性的因素。于是,我们从这一载体中感知到,从整个社会角度看,一两个人失落了机会或许算不得什么,但是,中国呢?“中国,不能期望下一个机会。”当他们在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年华和机会而终于赶上了人生和事业的末班车时,中国,是不是能赶上世界发展的末班车呢?报告文学的认知性,要求从微观落笔,从宏观着眼。作为文学,不能脱离具体的形象;作为报告文学,又要求在宏观的认识社会的基础上,承载客观的现实,以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作为参照系来审视生活。一般读者对纷繁凌乱的现象不可能有周密、详细的调查,因而无法对之作综合的理性分析,作家有责任对生活作理性综合并把自己的判断传递给读者。这是麦天枢的作品所具有的一个特色。
麦天枢的报告文学观念的另一点是透视说。他认为对生活需要作深层的透视,以认识与把握生活表象无法直接显示的内涵。他的全部作品,几乎都使人可以透视生活表象所掩盖着的异化现象。《土地与土皇帝》写到李计银的“改革”与他实行的承包。中国的前途,寄希望于改革。中国的农民首先在改革中受益。但是,“由于横山的‘权力’太强了,太结实了,‘包’字的味儿便变了不少。”作者在作品中展示了一幅改革的异化图。横山的空气、横山的土壤、横山的一切,在李计银的种种“改革”措施中都在转变成李家发财致富的原材料、开垦地。于是,人们也就可以在这幅改革的异化图中形象地感知到政治权力是如何向经济领域渗透并控制经济的。在现有的权力体制下,经济的改革便有可能成为少数人发财的一种捷径。《西部在移民》(刊
《人民文学》1988年第5期)写到已延续了几十年的社会(农村)救济。作品告诉我们,社会救济的异化,养活了一批懒汉。作者感慨了:“社会在发挥它的优越性的时候,不知不觉把人的品质中腐朽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大片土地物质的贫困又陪伴着精神的贫困”。如何认识现今的某些统计数字?《接班》(刊《报告文学》1987年第3期)中有发人深省的一笔:在一些干部的笔尖上,嘴巴上,产值、产量、利润、人均收入的数目字,简直成了当今天下最有成就的魔术。统计数字的异化,使经济数字成了政治数字,经济现象成了政治现象。麦天枢作品中这种深层的透视,不论事物的或大或小,都揭示出了当代历史的一个横断面,揭示出“正常”背后的非正常一面,写出了痛苦,也写出了希望,写出了觉醒。这是麦天枢作品的另一个特色。麦天枢认为,文艺创作是一种社会实践,因而作家无法进入纯心灵的创作。对于生活,对于心灵,需要从社会整体中去发现,他在他的报告文学中写下了他的什么发现?社会的反差,社会心灵的落差。作者在《爱河横流》(刊《中国作家》1987年第5期)的“题记”中说:“人们在怎样爱着,人们便怎样生活着”。他的视线投向古老而又新鲜的社会现象——定远县出现的“私奔”浪潮。在缺乏物质的世界里,并不妨碍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存在。二牛抬杠的生产方式,无法灭绝电视机传播的当代文明。当人性复苏、“爱”在觉醒时,社会要求于人们的却是:怎样生活着,便怎样“爱”着。青年男女只能用“私奔”来冲击旧道德的枷锁,造成了现有秩序与人性觉醒的反差。《西部在移民》的末尾,作者写下了深情的一笔:“我们生活在一个只能充满忧虑的时代。”当社会打破闭关自守,以世界的进步为发展参照系的时候,作品所显示的是西部山民如何创造着贫穷与饥饿又固守着贫穷与饥饿,揭示了发展与惰性的反差,进步与因循的反差。作者在作品中所写的这反差与落差,将帮助我们从社会的综合体上理解民族心态,理解重铸民族灵魂与民族性格的必要。从生活的一般中去发现生活的变奏,从生活的反差与心灵的落差中去探寻阻碍社会进步的症结与寻求社会进步的途径。这种努力形成了麦天枢报告文学的又一个特色。
曾有人认为麦天枢作品的理性成分太多。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他认为报告文学的功能首先是认识,其次才是审美。他以他的作品直接介入社会。但是,他是从微观出发以把握宏观,以形象作为载体,传递着对事物的“认识”。弘扬理性,并不必然会削弱文学的色彩。他的追求,是文学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文学。或许,这将是报告文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