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需要强化的价格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3
第2版(经济)
专栏:改革话题

需要强化的价格管理
本报记者 陆振华
在开放、调整价格的商品相继出台的时候,“搭车”涨价之风乘机而生,“官倒”、“小倒”兴风作浪,有些商品价格如“雪球”一样越滚越高。人们在困惑、忧虑……
是价格管理机器失灵,还是物价改革
带来的“失重”?许多人开始寻找答案。
去年9月20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价格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条例》规定实行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价格管理形式,使价格管理进一步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形势。
但是,《条例》中的39款规定,并不是根治百病的良药。自发涨价、乱涨价、乱收费之风在许多地方越刮越大。价格管理显得软弱无力。
今年上半年,物价部门仅花3个月时间,就在各地检查出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违法案件1.6万件,违价多收金额多达1.3亿元以上。这些乱涨价的罪魁祸首确有数量众多的“官倒”,但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从四面八方伸出的手:首先是由地方政府、部门出面,以地方财力为后盾,竞相争购紧缺农用物资;许多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越权定价,支持企业涨价。于是农用物资价格飞涨。二是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多头插手非法经营,层层转手加价倒卖,从中牟利。三是生产企业利用“双轨制”价格的弊端,将计划内产品转为计划外高价销售。四是有些经营单位不执行规定作价办法,擅自扩大经营利润率,抬高价格。
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也并不比农资市场好多少。指导性价格难于起到指导作用,最高限价在许多地方形同虚设。
物价部门处理一个制药厂违法涨价获利240万元的案件,市长急忙出来干预。物价部门要对一个火车站因不合理收费罚款50万元,另一位市长又出来说情……有法难依的事实屡见不鲜。
各级物价部门虽然组织了全国大检查、省市自查、突击抽查,但是成果不能巩固,整个价格管理工作步履维艰。国家物价检查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慨叹地说:“现在,违价行为屡禁不止,查不胜查,价格管理机器似乎失灵。”
我国的价格管理体系是在过去高度集中的单一国家定价的基础上诞生的,虽然拥有制定价格的经验,但价格管理监督还远远跟不上市场机制迅速萌发的新形势。
据了解,目前由国家定价的商品仅占生产资料的65%,农副产品收购额中的24%,消费品中的30%,浮动价、放调价、工商议价的商品越来越多。价格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经济学者分析说:“改善和加强价格管理是当务之急。”
强化价格管理的关键,一方面是
主管部门转变职能,提高宏观调控能
力;另一方面是树立新的权威,该管
的必须管住。
世界各国都有市场管理职能部门,不同的是,由于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侧重点有所不同。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价格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时期已到。这就是说,我们的价格管理部门由计划定价为主转移到调控和监督为主,向宏观管理过渡,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调控手段,建立一个公平价格的市场环境,以适应商品生产发展需要。
在今年7月28日13种名烟名酒价格放开当中,物价部门的这种职能转变已见端倪。为什么在全国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的大环境下,此项价格改革出台安度险关?经济分析家认为,关键是物价部门摆脱了过去管理价格老一套办法,首先及时掌握全国主要城市名烟名酒的价格波动和销售信息,增强了调控全国市场的能力;其次,彻底尊重市场规律,及时协调各地价格,积极发挥了宏观管理的作用。
曾记得,1986年自行车价格放开,却没有按市场规律加强宏观调控,有些地方实际是市长定价。因此,价格放而不开,自行车票证身价更高,黑市仍出现在街头巷尾。
前后两件事,做法不同,效果不同。人们得出的结论是:价格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意义重大。
现在有种议论,认为我国新旧价格体系处在交替之际,新的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市场混乱状态只能留到价格改革后一步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华生认为,这种看法不对,此时此刻价格管理不应弱化,而应强化。他说:“现在市场混乱到这种地步,特别是官办机构或公司,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为所欲为,已经引起人民的公愤,如顺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改革。”
国务院经济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从事价格研究的同志提出,价格管理部门应尽快理顺管理体系,完善法规,强化职能。他们认为,对价格宜放当然要放开,该管则务须管住,反对垄断、囤积居奇。尤其对那些“官倒”、“小倒”、欺行霸市、乱涨价、非法交易等行为,更应采取得力措施,严加管理,对非法牟取暴利的行为必须依法惩处。
物价改革的原则是放、调、管结合。如“管”字再被冷落,价格失控状况就难于改变。
有些经济工作者推导出两个重要数据:控制价格,建立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综合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为20%—30%,银行、税收、工商管理的作用占70%—80%。可见综合管理的重要。“管”字被冷落,不仅是个工作上的失误,在深层还有个思想认识问题。
来自各地的信息值得我们深思:东北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的某些负责人说:“工业原料是我们的优势,你们物价部门就为原料价格网开一面吧!”沿海地区一些行业领导说:“工业加工品是我们的优势,你们就别来查加工品价格了。”有个地方政府的领导说得更明确:“你们物价检查的同志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就是对我们地方的最大贡献。”
严肃的价格管理工作被扭曲了。尤其在财政“分灶吃饭”和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以后,地方、部门和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利益,不时出现违反有关法规,追求局部利益的情况,国家下达的价格管理法令失去了约束力,物价监督检查被拒之门外,关心它支持它的人就更加寥寥。
上月中旬,物价部门一些同志念了许多苦经,参加座谈的各方人士感慨万端,当即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统一步调,全国上下同心协力闯关,在中央统一决策下,要建立价格管理的权威;二是加强纪律性,令行禁止,地方、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价格管理法规;三是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各地方、部门和企业应首先考虑全国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改变有些人对中央政策为我所用、各取所需的实用主义态度。
物价改革的成败,取决各方面的配合。只有一个合理的、调控机制健全的价格管理体系,才能为物价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