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阅读
  • 0回复

让企业拥抱未来——记北京齿轮总厂厂长秦元文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3
第2版(经济)
专栏:企业家画廊

让企业拥抱未来
  ——记北京齿轮总厂厂长秦元文二三事
杨扬
1984年9月,秦元文担任北京齿轮总厂厂长。一上任,他的决策便令人大惑不解:
任期两年,他却主持制定了“北齿”的3年发展规划和到1990年的企业发展战略;厂内资金拮据,他却批拨近30万元,以“厂校挂钩”的方式,“买”进工厂所需的大学毕业生;名扬华夏的B J 212变速器适值销售的历史高峰,他却和助手们成功地开发出具有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B C122、BC133、BC213、BC214、BC131等新一代产品……
53岁的秦元文,50年代末毕业于山东工学院。他的“厂长准则”是:既让企业在近期腾飞,更让企业拥有未来。他说:“任期红,当年乐,急功近利,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迷失方向。”
秦元文自己精于战略治厂,但他认为这远远不够。1987年初他作出决定:全厂5000名正式职工全部参加理论与实践考试,其成绩作为考核、晋升、聘任的依据。此举旨在通过改革尝试,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为企业未来创造“软环境”。
决定出台,全厂哗然。抗议的声浪此起彼伏:“会干活,能完成任务就行了,瞎考什么?”有人讥讽:“这又是老秦发明的‘北齿风味’。”
呼声震撼着厂部。有的同志动摇了,主管厂长程汝兴向秦元文请示:“怎么办?”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职工现有素质必须改变。”秦元文顶住了,他明确指出:“方法可以总结,考试不可变更,改革照常进行。”
盛夏。从严肃的考场挥汗走出,一些工人受到触动,他们感觉到自己过去只知“摇摇把”,知识太贫缺了。有的职工评论道:“这是软件工程,它产生的效益是长期的。”
北京市经委、市成人教育局、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肯定并推广了这一经验。称之为“富有眼光的成功尝试。”
为了后10年的崛起,近年“北齿”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设备,完善了各种质量检测手段,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北齿”以自己的优质产品与技术优势,确立了在国内轻型汽车齿轮行业的领先地位。但是,狭小的场地制约了工厂的发展,阻碍着“七·五”、“八·五”目标的实施。
经过审慎的论证,秦元文顶着种种非议,在新旧体制的交替中,作出了一项重大抉择——
1987年7月25日,北京齿轮总厂以自有资金购买了连年亏损的朝阳区金属工艺制品厂,在国内第一个实现了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的有偿转让,揭开了“企业改革第3次浪潮”的序幕。这是继1985 年秋大胆地将原北京第二缝纫机厂成建制地划归“北齿”后的又一战略性决策。
购买企业,缓解了“北齿”发展的燃眉之急,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4个月之后,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企业产权有偿转让是个创举。
“北齿”的决策集团在秦元文的带领下,制定了产品发展的梯度目标:“确保北京,占领全国,走向世界。”秦元文的眼睛瞄住了国外企业:向意大利Comer公司出口变速器,实现由进口设备到出口产品的历史性转折;为日本大久保齿轮厂作产品试验,进口出口产品的工作已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欧洲、北美不少企业主开始纷纷来厂洽谈业务……
“北齿”,就这样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前去。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