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人大代表参政能力三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3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议政篇

人大代表参政能力三议
一议:人大代表的思考
目前,不少人大代表有一种“危机感”,开始认真思考自身的代表资格。四川“老资格”的人大代表马识途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人民代表?”马识途的自省令人深思。我感到,在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代表中,有相当数量(包括我在内)距人大代表应有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能力尚有差距。如:对人代会的性质、职能等缺乏必要的知识,缺少责任感、使命感;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法令不够熟悉,发起言来常常不扣题;在本行业不愧为业务尖子和能手,但缺乏参政议政能力。或者缺乏整体意识、国家意识,他们的发言、议案往往过分强调本单位、本地区、本群体的局部利益,就事论事。
二议:人民的期望
现在,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尊重,自然而然,公民们对自己的代表期望也高了。最近,重庆市召开“两会”,一些代表打开大会为大家订做的文件包时,发现有些文件包的底衬板上写有“为民喉舌”几个字,显然这是制作文件包的工人写上的。随着人代会透明度、开放度进一步提高,公民对代表参政能力、议政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了。他们欣赏那些敞开心胸,有胆有识,为民呼吁的真知灼见;厌恶那些言不由衷,内容虚泛,空洞无物的套话、空话。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代表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公民的注意和监督。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封群众来信,对部分人大代表在参观北京海淀区大钟寺时不遵守游园规定提出批评。在重庆市“两会”期间,重庆晚报也刊登了一封群众来信,对代表们每天晚上坐一长串大客车招摇过市看戏看电影提出了批评。从发表的这两封群众来信中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自己的代表要求越来越严格。
三议:完善选举制度
近来,“代表意识”成了人大代表们的热门话题,它是人大制度建立30多年后才引起大家注意的话题。“代表意识”就是指人民代表对自身素质及职责的认识。有不少人大代表常说自己出席人代会是来学习的,至于如何参政议政,连想也没想。江西一个山林专业户徐京,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中对记者说:“我当选了人民代表,就琢磨‘代表’这个字眼是啥意思,代表大概就是代选民表达意愿的意思吧!总不能是代表自己,要不,谁也可以干。”这说明,新的形势已逼着代表认真思考“代表”的含义,思考代表应有的素质和职责;也说明了加强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是多么重要。为什么有些人大代表的发言能反映民众的意见和呼声,引起强烈反响,这和他们清醒的“代表意识”有很大关系。
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人大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人大代表的产生,还未引入竞争机制,选民还不能直接和较全面熟悉代表候选人,还没有真正体现人民对代表候选人进行比较和选择的权利,还不能完全做到选举的代表都是能反映人民意志,能履行参政议政职责,具有一定政治经验的人,而代表候选人也缺少向选民直接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抱负的机会。
如果说要把竞争机制引进人代会,对于人大代表来说,这实质上就是参政水平、议政能力的竞争,也就是代表政治素质的竞争。这个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包括能力、品格、政绩、人际关系,甚至知名度的竞争。这是新形势下人大代表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严峻考验。
从人代会的角度来说,应该重视对代表参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要多给代表参政创造条件,要增加透明度,使代表及时了解国情、民情和新信息。而对于人大代表来说,则应更新观念,有一个自我提高的危机感、紧迫感。否则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更不能肩负人民给予的重托。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次全国大会代表
四川重庆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西南师大历史系副教授刘重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