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释“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3
第8版(副刊)
专栏:风华杂文征文

释“官”
端木蕻良
仓颉为人造字,文字使人睁开了眼,交流了信息,蒙昧社会才有了透明度。因此,急得鬼夜哭。老天爷倒高兴,即刻从天上洒下粟谷来,以资庆贺。鬼很清楚,文字一经问世,就消灭不了,他只有潜入时间长河下面,伺机而动。
仓颉先造了个“公”字,说文:“公从八从厶。”八是背,厶是私,“公”由背私两字合成,字义就是无私。“公”又通“功”、通“共”。功是功劳,共是公共,可见公是私的对立面。
“官”是后起字。仓颉造的是“宫”字。宫是象形字,是公家的官舍,官舍也称公馆,官字由此推衍而生。官和宫,不但形似,而且音近。官义,古与“公”通,史书描述我国原始公社时代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天下官则让贤,天下家则世袭”,这儿的“官天下”,就是“公天下”或“共天下”。“家天下”则天下为一姓所有,世袭为王。
仓颉造字不全,更不能为每件事物正名立义,所以便发明出转注、假借的办法来,这下子可给鬼钻了空子,开了后门,文字经鬼一倒手,“官”字原有“公”的含义就注销了,“官”字的定义成为“官者,管也,专管众人之事”。这样一来,官就成了上帝派出人员,无所不在,无所不管。
我国设有官仓,亦叫公仓,属于全民,遇到荒年,便可开仓赈济灾民。但是,仓有廪管,粮食在他嘴巴底下,哪能轻轻放过?所以,老百姓自来就流行一种歌谣:“官仓鼠,大如虎”。官仓的“公”是名,化为廪管的“私”是实。再如官渡,也起源很早,是专为客人义务摆渡的,可后来却往往船到中心,便停下来,伸手向客要钱。从官渡过渡到私渡,无须“进化论”那么罗嗦,只有伸手之劳,就可完成。
官和私结成了亲家,不分彼此,携手前进,水乳交融。打着公中的招牌,干着私营的勾当。
君不见,大观园里的王熙凤就是这么一位公私兼顾的女强人。她手伸得特别长,荣、宁两府都有她的横向联系,王府庙观,都有她的关系网络。她和其它房份一样,本来也是领月钱的,但她偏偏有钱能放高利贷,用钱套钱,以钱生钱。明眼人不难看出,把戏在于将“公中钱”化为“体己钱”。
官和权是分不开的。曹雪芹深深懂得这一点,因此,在回目中特意标出: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王熙凤本不识字,她只识得彩明的账簿,小红的花名。要和她谈仓颉造字,她会拉下脸来骂:“放屁!放屁!”。她的眼里只有王子腾、贾雨村这等人物。在弄权方面,鬼也要怕她三分。她不信阴骘报应,她大声疾呼地要再发几十万两银子。有的学者揣测以前发的这份银钱就是随着孤女黛玉转过来的。她对文字不行,对银子的转注、假借却是滴水不漏的。
我国历史悠长,“官经”丰富,春秋时知名廉吏孙叔敖,三次得相,而贫无以为继。而历代“笑骂由他,好官我自为之”之徒,却是枝繁叶茂,鸿运亨通。相比之下廉吏就“可为而不可为”了,这是封建时代作出的总结。
新社会避免“官”这个字眼,从日本借来
“干部”这个词儿,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毫不含糊的,可是公仆的权力过了,又越发集中,脂肪加厚,僚气加足,公仆就丢了魂儿了。这些年来,捡字版上的“官”字出现率就高起来。官一沾染僚气,就颐指气使,自己稳坐交椅,把“仆”字扔给人民了。所以“官”字早就挂在人民的嘴上,因为它毕竟是国粹,拾起来方便。君不见,报上揭露的官僚主义,着实触目惊心。难道这不是生活中的蛀虫?改革中的白蚁吗?
其实,对付这个,还得感谢仓颉,他老先生早已制定好相应的字儿,那就是“弹劾”、“罢免”。用来消灭官僚主义,顷刻见效。谓予不信,曷尝试之,方知言之不谬也。(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