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通货膨胀——巴西经济的痼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4
第7版(国际)
专栏:

通货膨胀——巴西经济的痼疾
吴志华
在巴西,物价变动之快令人惊讶。每天商店一开门,人们便会发现:某些商品又涨价了,超级市场的标价员正在为更改价格而忙碌。一个月内,商品调价幅度达20%—40%已不足为奇。
据巴西官方统计,80年代以来,除1986年外,巴西年通货膨胀率均在三位数,去年高达365.97%,破历史纪录。今年头6个月,通货膨胀仍在扶摇上升,大有超过去年的势头。
通货膨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巴西经济的各个领域,并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但是,从总的方面看,外债累累、政府庞大的公共赤字以及经济政策的多变和失误不能不说是主要因素。
目前,巴西外债总额已达1210亿美元,每年仅支付债息就需120亿美元,几乎耗尽了全年的外贸盈余。在资金拮据的情况下,巴西历届政府都拨巨款搞建设,加上国营企业亏损严重,行政开支有增无减,因此,政府财政赤字长期居高不下,1987年达6320亿克鲁扎多,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4%。为了弥补财政“漏洞”,政府扩大货币发行量,其结果是通货膨胀扶摇直上。
巴西实行工资与物价指数挂钩政策,以弥补职工因通货膨胀而遭受的部分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抚民心的作用。但长期这样做又带来新问题,物价和工资轮番上涨,再加上投机商乘机哄抬物价,这对通货膨胀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货膨胀的急剧上升,给巴西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萨尔内政府多次强调要向通货膨胀开战,以保障其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
1986年,政府采取以全面冻结物价、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克鲁扎多计划”,一度将年通货膨胀率压低到20%。然而,这一计划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却使经济结构失衡。时隔不久,通货膨胀再度暴涨,致使这一计划受挫。
目前,巴西政府正在实施“大豆加米饭”的经济政策,即以“现实的、客观的”态度来解决经济问题,其主要措施是:
一、积极争取偿还外债的有利条件。新任财长迈尔松改变了以往外债谈判上的强硬立场,采取一些让步和“灵活”的对策,恢复了与债权者的正常关系,以得到降低利率,延长债务偿还期限、获得新贷款等优惠条件。今年上半年,巴西政府已分别同私人债权银行、巴黎俱乐部达成协议,重新安排了今后几年的债务。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债谈判也正在进行。
二、大力削减公共赤字,压缩政府行政开支。最近,政府已决定停建和缓建部分大型工程,关闭部分驻外领事馆、严格控制出国人员、削减各部门办公经费、实行统一预算制度、逐步将部分经济效益差的国营企业转为私营,力图把财政赤字控制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以内。
三、更加强调发挥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扩大私人企业参与制定经济政策的作用,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继续鼓励出口创汇,扩大外贸盈余。
四、改变对物价实行统一管理的做法。除部分商品价格仍由国家控制,有关部门规定其最高零售价外,逐步将其它商品价格放开,通过市场调节来刺激生产,减轻人为控制物价所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状况。
巴西政府采取上述措施后,国内反应良好,私人企业信心增强,经济有所稳定。然而,由于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制约,效益还不高。首先,巴西的通货膨胀由来已久,要根除这一痼疾并非易事;其次,外债谈判虽有所进展,但债务仍十分沉重;另外,压缩政府开支受到许多部门官僚主义的软顶硬拖,国营企业私有化进展甚微;再则,年初政府曾决定所属部门职工、国家银行职员和公立学校教师的工资不再与物价指数挂钩,冻结两个月,此举受到强烈抵制。
可以预料,反通货膨胀将是巴西政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