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机电产品应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商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5
第5版(理论)
专栏:

机电产品应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商品
弋辉
机电工业泛指机械和电子工业,它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带头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主导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战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机电工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国民经济和工业的发展速度。据统计,1950年到1980年的30年间,机电工业相对于工业发展的超前率,美国为3.4%,日本为6.2%,联邦德国为4.5%。与此相适应,机电产品贸易也在超前发展。有关资料表明,世界机电产品贸易相对整个世界贸易发展的超前率,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为44.4%,八十年代为27.6%。世界机电产品贸易额在世界贸易额中的比重,五十年代为五分之一,六十年代中期为四分之一,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在战后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机电产品贸易超前发展中,我国是比较落后的。198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在世界机电产品贸易额中仅占千分之三,在我国出口贸易额中仅占6.1%,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当前正面临的新的国际性经济结构调整,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参与国际竞争,争取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应占的份额,这是当前应该明确的一项重要战略性抉择。
这是因为,机电工业只有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才能促进技术进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只有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才能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出口创汇能力,适应对外开放需要。
机电工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机电工业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进入更加广阔的活动天地,可以缓解由于国内市场需求骤变而带来的经营风险,获得更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二)国际市场是买方市场,卖方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用户对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十分挑剔,只有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更新花色品种,创建自己的国际名牌,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增强竞争能力。(三)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对世界机电产品发展动态,获得经常的、基本的了解,做到赶超有目标,跟踪有方向。通过同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合作设计、合作生产、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等,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获得新的发展。(四)扩大出口创汇,可以促进机电工业的良性循环。机电工业实现良性循环,是指从强化物质技术基础和优化产业结构出发,为扩大出口提供条件;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提高支付能力;引进技术,进口关键技术设备及其它必要的生产资料,达到增强物质技术基础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这种循环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便会使机电工业不断发展、提高。当前影响机电工业良性循环的关键是外汇短缺,因此,从现有基础出发,扶植鼓励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创汇,也是机电工业本身获得新的发展的突破口。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机电产品出口的大发展,就没有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发展。其主要理由是:(一)世界贸易总额中,比重最大的是机电产品,它比煤炭、石油、纺织品、服装、食品等商品的市场容量大得多;同时,国际机电产品市场还具有多层次需求的特点。这两方面的特点,促成了机电产品出口比其它商品出口具有大得多的回旋余地。(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落后,是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现状是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制成品也以服装、纺织品出口为主,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很小。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地大物博的优势被人口多的因素抵消,人均消费资料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用同人民争吃、争穿、争用的办法,扩大出口,增收外汇,不是优势之所在。(三)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机电工业基础,在出口创汇方面具有较强的潜在能力。由于机电工业中,有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工种,能够容纳较多的劳动者就业,我国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和城市新增的劳动力,相当一部分可以在机电工业扩大产品出口中找到就业门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