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友谊之行——访苏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5
第7版(国际)
专栏:

友谊之行
——访苏观感
中苏友协会长 伍修权
肩负友好的使命,不久之前我率领中国对外友协和中苏友协代表团访问了阔别已近1/4世纪的邻邦苏联。这次出访历时18天,行程3万里,除莫斯科外,我们还访问了列宁格勒、里加和历史名城雅尔塔。
中苏人民之间有着渊源长久的传统友谊。中国代表团抵达后不久,苏中友协的同志就告诉我们,当年中国工人部队曾经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英勇作战,他们浴血奋战和牺牲的地方,不久以后将要建立纪念碑。
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中国人民热情支持年轻的苏维埃政权,为巩固苏维埃共和国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很多。这里仅举一例。那时在乌拉尔阿拉巴耶夫斯克劳动的中国工人组成了一个“中国团”,参加了红军。1918年10月27日中国团因其赫赫战功而荣获“红鹰团”的称号。该团团长任辅臣壮烈牺牲后,他的妻子和子女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列宁高度评价了中国工人阶级崇高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知道,仅红鹰团牺牲的中国指战员人数就接近2000人。
在中国人民革命和战争的困难年代,苏联人民也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苏联志愿空军战士曾经在中国上空,特别是武汉和兰州上空和日本侵华的空军英勇作战,苏军为歼灭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苏两国友好组织间的联系与合作稳步向前发展,代表团互访,举办纪念活动和各种展览,这对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起了积极作用。
我们在莫斯科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葛罗米柯举行了友好的会晤。我们和苏联对外友协主席捷列什科娃及苏中友协主席齐赫文斯基院士会面时,商谈了两国友好组织在已经签订的合作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举行学术性圆桌会议,促进相互了解,以及发展友好关系的可能性。
我们所到之处,都发现苏联人对中国怀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汉学家们向代表团介绍了他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翻译老庄哲学著作的情况。年轻人则兴奋地谈起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一再荣获大奖的事例,他们还希望有机会能够学习正宗的中国武术。而各方面人士都对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发展生产,搞活经济,繁荣市场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惊讶与钦佩。
苏联在改革过程中不少单位已开始自己选举领导人。我们所访问的拉脱维亚大学的校长尤·扎基斯教授就是在由160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来的。里加汽车厂原先长年不能完成生产计划,负债累累,后来公开招聘厂长。新厂长不仅干劲十足,而且精通生产管理业务,善于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终于转亏为盈,得到了职工的拥护,也对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苏联政府决定加速住宅建设,制定了在本世纪末保证每个家庭都单独拥有一套住宅的计划,这个计划在里加汽车厂可以提前七、八年完成。
苏联已逐步下放跟外国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科技成果的权力。以占地总面积达13万公顷的拉脱维亚“阿达日”农业公司为例,该公司和5个国家保持密切的业务关系,并从荷兰引进了包括耕作机械、农药、化肥和良种在内的种植土豆的全套先进工艺技术,效果良好。“阿达日”还具有外贸公司的地位,可以帮助兄弟集体农庄在国外进行购销。“阿达日”在公司内部对5000名劳动者严格实行奖优惩劣的制度。因生产成绩优异,该公司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为372卢布,超过全苏联的平均工资(210卢布)。
在苏联逗留期间,我们看到苏联的社会气氛活跃,报纸、电台、电视台常常讨论人们十分关心的各种问题。经济也开始比过去活了,在首都和外地都可以看到集体和个人经营的摊点,颇受人们欢迎。当然,苏联同志也坦率地告诉我们,困难和问题还不少,改革的道路是相当艰难的。
作为一名老战士,我感受最深的是苏联人民和政府对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而牺牲的烈士们的深切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死亡人数高达2000万。在苏联军民英勇战斗过的地方,到处都可以看到一座座纪念碑。为了表达我们对英雄们的敬意,代表团访问英雄城列宁格勒时,在皮斯卡廖夫大公墓献了花。
访问期间代表团的日程虽然排得很紧,但我还是挤出时间去看看我年轻时候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
1925年,我那时还是一个18岁的青年,来到苏联,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第一批学员。毕业之后,我于1927年秋天进入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军事。60年过去了,当年步兵学校的楼房还依稀可辨,而中山大学的旧址已面目全非。原先的2层楼房已扩建成4层楼房,空旷的临街院子里则盖起了新的建筑物,门口挂着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牌子。要不是有向导指路,谁能认出这就是当年的中山大学旧址呢!
我们的代表团来到红场,在列宁墓前献了花圈。就在这里,1927年11月7日庆祝十月革命10周年的大典上,我作为莫斯科步兵学校的学员与苏联同学一起,组成营方队,手擎步枪走过红场,受到当时苏联领导人的检阅。光阴似箭,我已从那时一个18岁的青年变成80岁的老人了。站在红场上,心中难免感慨万端。
中国和苏联是两个毗邻的国家。两国人民有着长期的传统友谊。目前我们两国人民都面临着建设和发展自己国家的繁重任务。我们真诚希望中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早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并进而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友好睦邻关系,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愿中苏人民友谊不断发展。愿苏联人民在改革的道路上克服困难和障碍,取得新的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