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劳动制度改革并非处处一帆风顺 有些企业被迫焚烧劳动合同富余人员重返岗位吃大锅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6
第2版(经济)
专栏:

劳动制度改革并非处处一帆风顺
有些企业被迫焚烧劳动合同富余人员重返岗位吃大锅饭
人事、劳动、工资三项改革配套进行的企业情况较好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王文杰 周晓农)记者在各地采访劳动制度改革情况时发现,有些出台较早的地区,有的止步不前,有的已偃旗息鼓了。这是个值得注意的新信号。
1985年前后,河南省曾在3000多个企业、31万名职工中进行劳动制度改革。这在全国来说起步是很早的。但后来几乎流了产,直到今年初才又重新开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曲折呢?
工人们说,干部坐在“铁交椅”上,让我们摔“铁饭碗”,不公平。
优选出来的上岗工人,两个人干着以前3个人、甚至5个人干的活儿,而工资却没啥变化,多劳不能多得,情绪一下子低了下来。
精简下来的富余人员也提出责难:我们在厂里没人管,推到社会上没有失业保险金,生活没出路。
厂长更有一本难念的苦经:干部制度的改革,上级部门不点头,我只能干着急;我精简科室人员,而各路婆婆却仍然对口布置工作,企业武装部的年工作量不过25天,要求与保卫部合并,上面硬是不同意;本来应该给优化上岗的工人增工资,可我没有工资分配权,钱从哪里来?……
在上下左右都绊脚的情况下,洛阳棉纺织厂等一批企业不得不把工人和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当众焚烧,精简下来的富余人员重返岗位吃“大锅饭”,厂长公开宣布:“这次改革不算数!”
类似河南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遇到的“矛盾点”也大体相同。事实说明,劳动制度的改革,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唱独角戏不成,必须配套进行。
青岛、株洲、盐城、沈阳、安阳等城市由于较早地看到了这一步,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这些城市对企业,在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用人与生产发展挂钩(按产值增长幅度决定企业增人多少)的“双挂”政策,以及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数的办法,赋予企业改革劳动制度、节约用人、提高生产效率的压力与动力;对企业富余人员新开办的厂点,实行两三年内减免税收的办法;积极开办劳务市场,为企业富余人员的流动疏通渠道;搞好社会性的劳动保险和劳动保障,解除职工待业或失业的后顾之忧,等等。
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人事、劳动、工资三项改革配套进行。
这些配套措施比较完善的青岛、株洲、盐城、安阳、沈阳等市的工业生产呈现出减人增产的好势头。绝大多数职工也开始得到实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