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叶公魂归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6
第8版(副刊)
专栏:风华杂文征文

叶公魂归以后
谢云
作为一个古代人物,叶公子高的知名度,在当代要算比较高的。人们茶余饭后,评人论事,便常常要提到这位两千多年以前的楚国贵族。有人以为这与毛泽东同志的引用有关,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批评当时的某种人:“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坦白地说,我之得知这位子高先生的尊名及其行事,便是始于那篇文章,所以此说不无道理。
但细想起来,叶公之广为人知并常被人道及,既非取决于他当时的行事,也不完全是由于某个领袖人物的引用所致,而主要因为他仍然活在现实中间,或者说他的幽灵仍然附着在我们许多人(不排除我自己)的身上。也许可以说,叶公的形象虽远不及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丰满生动,但就其反映我国国民性的弱点而言,也与阿Q一样,具有典型意义。
远一点的事,不必提了,只看眼前的事实。倡言改革开放,几乎人人赞成,但一旦破除旧规,而外来的东西蜂拥而至,有人就蹙额皱眉,惊呼大势不好。鼓吹竞争,口若悬河,而真的竞争来了,“铁交椅”受到威胁,又有人连呼可怕。号召人们各抒自见,畅所欲言,人们果真七嘴八舌讲起心里话来了,就有人觉得耳膜被刺得难受,说是简直乱了套。听说要讲透明度,公开化了,也跟着高喊,待得人们真的把窗帘拉开了一角,有人便觉得太不安全。协商对话是个好办法,一时纷纷实行,但真的对起话来,有人发现终究不如训话愉快而不再提及……“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这句话,真不知道尽了今天多少人的心态!前人创造的典型形象,所以具有久远的生命力,只是因为现实世界中,仍然存在并繁衍着他们的子孙,这大概是个规律。
不过平心而论,叶公看到天龙突然降临,立刻吓得“失其魂魄,五色无主”,虽然相当可笑,却并不怎样可恶。龙这东西,到底是何等模样,原来叶公并未见过,猝然之间看到那真家伙,并非如自己平日想象中的那样温柔婉顺,可供玩赏,以至心慌神乱,仓皇失措。这只是反映了主观臆想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巨大矛盾和强烈反差,属于人情之常,不同于有意作伪欺人,难于苛责。
真正的问题,是在叶公魂兮归来,惊魂复定,神志清醒以后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可惜无论子张先生或刘向先生均未道及。不过以今例古,猜想起来,大概不外乎三种。
一种是他由此认识到原来自己所爱者,只是传说和想象中的龙,而并非真龙,因此颇羞愧于自己的无知和主观。但他不想就此改变好龙的初衷,于是进而仔细观察真龙的雄姿,了解真龙的习性,发现这真龙比他写了满屋子的假龙,更雄伟壮观,且能治水抗旱,有益于世而无害于人。终于与其朝夕相处,结为友好,并不时乘龙遨游于天地之间,仰观天象,俯察人情,使其及时行雨,造福人间,而自己也领略到无穷之乐趣。
一种是越想越觉得真龙的可怕,而它之降临,实属咎由自取,很后悔不该自命好龙,到处写龙。于是他公开申明,龙乃不祥之物,毫无可爱之处,从此不再好龙,并命人将已写之龙一概涂削干净。
再一种是宣布那真龙实为冒牌野种,或妖魔所变,意在残民噬人;只有他家中所画之龙才是真正的龙。一面命人操刀执斧,盘马弯弓,射天龙之头而断其尾;一面继续到处写龙,甚至在自己的胸前背后,臂上腿部也刺了许多龙,继续以好龙之老大自命,并以此炫耀于世。
三种态度中,第一种体现了一种修正错误、追求真理的精神,可钦可敬;第二种虽不足取,却也还算老实;唯这第三种,盗名欺世,居心险恶,手段卑劣,是既可鄙而又可怕的。历史上的叶公,到底采取了何种态度,已不可考,但今之叶公何去何从,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