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杨荫榆是怎样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7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杨荫榆是怎样的人?
1940年,鲁迅夫人许广平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鲁迅先生与女师大事件》,收入她的回忆录《欣慰的纪念》中。许广平说,杨荫榆任女师大校长时,留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就是扎着白头绳,穿着黑花缎的旗袍,像阴影似的在校园内移来移去。然而,杨荫榆的侄女、著名翻译家、散文家杨绛女士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却对她的外貌作了如下描写:“三姑母皮肤黑黝黝的,双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时两嘴角各有个细酒窝,牙也整齐。”我手头恰有一张杨荫榆的“标准相”,跟杨绛女士的描绘对照是那样地吻合。那么,许广平笔下的杨荫榆是否就失真了呢?
作为客观存在的人物外貌,当然具有一种确定的性质;但由于观察者立场不同,感情各异,在不同人眼中又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杨荫榆之所以在许广平心目中留下的是“阴影”,当然跟杨荫榆1924年2月至1925年8月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期间的施政方针有关。如想客观了解杨荫榆当时的教育思想,可以读读她当时的《呈教育总长文》,致女师大全体学生、学生家长、保证人函,以及那篇被鲁迅批驳过的《对于本校暴烈学生之感言》。从杨荫榆撰写的这些公文函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的根本错误在于把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运动视为政潮中的一股逆流,把反对封建家长式教育的学生运动视为受政潮鼓动的一股颓风。因此,她认为学生的反抗行为是怙恶不悛,不仅除其学籍(许广平即是被开除的六名学生之一),而且勾结军警施加暴力。她在女师大学生运动中落得了身败名裂的下场。
杨荫榆被免去女师大校长职务之后的经历,很少有人知道。据杨绛女士介绍,杨荫榆1925年冬回到故乡苏州。苏州沦陷时期,杨荫榆常责备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终于在1938年元旦那天被日兵击毙,抛尸苏州河里。
杨荫榆被日本兵打死一事是的确的,不过关于她的死因,说法不尽相同。苏州大学中文系徐斯年副教授曾向当年杨家的邻居调查,获悉的情况是:日军攻占苏州后大肆掳掠,杨宅亦被抢走一堂家具。杨荫榆亲赴苏州盘门外日本领事馆索讨。日本军官听她的日语流利,就命令部属归还家具。事后,有相同遭遇的亲友纷纷请杨荫榆出面跟日军代办交涉,由此激起日军下级士兵的憎恨,于是以请她当翻译为借口将她诱出家门击毙。对于杨荫榆之死,有人誉为“骂敌身亡,晚节彪炳”,有人说是“谀颜媚敌,不得善终”。不知本文提供的第三种说法是否更近于事实?
(摘自《团结报》第908期 陈漱渝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