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听学校体育专家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28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听学校体育专家一席谈
王占春,60岁,50年代曾参与编写我国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并有18年中学教学经验,至今仍然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工作。记者在南京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找到他,就学校体育问题听了他的一家之言。
记者: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今年6月曾专门召集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负责人谈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您对此有何想法?
王占春:我们听了很是振奋。目前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最薄弱环节之一,学校体育的开展不如50年代。铁映同志是1956年北京101中学的毕业生,正赶上中学体育的黄金时代。那时,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课外活动相当丰富,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小型活动非常多。课外训练的目的也主要是培养体育骨干以便更好地带动全校体育活动,学校很自然地涌现出一批批品学兼优的体育尖子。
记者:您对当前的学校体育有何看法?
王占春:现在有些过分强调体育的功利,好像所有的比赛都是为一个奥运会战略,使得一些校长把体育理解成只是拿金牌。另外,还有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上缺乏对学校体育应有的重视。再一个就是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低,待遇差,思想不稳定。改行和做生意的教师中,有相当数量是体育教师。
记者:难道80年代的学校体育完全不如50年代吗?
王占春:不能这么说,现在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活跃,不再固守一个苏联教学模式,吸收了民族文化遗产和外国的先进经验。个别学生的运动成绩比过去强,条件设备也有改观,但各地区情况相差悬殊。从国家教委到地方教育部门,体育经费仍然没有明确定额。
记者:今后学校体育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王占春:我看首先要把学校体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和方向,建立一支事业心强,业务能力较高的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并大力发展学校体育科研。本报记者 李北大 黄振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