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四川猪肉胀库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31
第2版(经济)
专栏:

四川猪肉胀库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 贺晓林
四川冷库爆满,10万吨冻肉急需调运出川的消息传出后,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在全国猪肉供应不太丰裕的情况下,为什么四川猪肉会出现库存爆满、外调困难的情形?解决的出路何在?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四川猪肉连年增产并非坏事,问题在于要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把四川建成一个面向国内市场的商品肉供应基地,才能变忧为利。
提出这一设想的根据是:第一,四川农民有养猪的传统习惯,从养猪中可以得到一定收入,因而全省养猪势头历久不衰,这是建设商品肉供应基地的坚实基础。
四川气候温和,青饲料四季丰富。农民养猪只是在催肥时才用精饲料,因此一头猪平均用粮量只有五六十公斤,成本低。在北方养1头猪耗用的粮食在四川可以养1.5头到两头。据四川省统计局最近调查,按目前价格,农民养1头猪可盈利40元到50元。因此,农民养猪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从1980年以来,四川生猪生产总趋势是上升的。1980年产量为3285万头,1981年3637万头,1982年3805万头(折肉190.25万吨),1983年4282万头(折肉214.1万吨),1984年4825万头(折肉234万吨),1985年5530万头(折肉276.6万吨)。1985年卖猪难,猪贱伤农,1986年略有减产,但出栏仍有4852万头,1987年又有回升,达5111万头。1988年,生猪存栏数和出肥数又比去年有明显增长,仅一季度就出栏1427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9.2%,历史上首次在第一季度里出栏肥猪超过1000万头。据测算,全省今年出栏肥猪将达5600——5800万头。
第二,四川人均占有猪肉量居全国第一,1987年全省人均吃肉25公斤,其中城市人口人均32公斤。这样的消费量,已超过苏联、日本、南朝鲜在人均国民收入1200美元到1500美元时的肉类消费量。从全国市场来看,四川应为稳定市场供应多作贡献,目前,应把增加外调量作为四川生猪发展的战略思想,不能盲目鼓励本省消费。如果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把四川人均吃肉水平稳定在1987年的标准,那么,今年将有1200万到1500万头猪外调出省,这对稳定市场肉价有好处。
第三,四川猪肉瘦肉多,价格适中,在省外市场是抢手货,具有竞争力。
四川外调猪肉多是瘦肉占大部分的二、三级肉(肥膘在3厘米以下),而且价格比兄弟省便宜,每吨约为4300元。而同为生猪调出省的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河南、山东等地每吨在4400—4550元之间。相比之下,四川每吨猪肉调出价要比这些省便宜100到150元左右。四川10万吨猪肉急需外运的消息传出,上海、天津等城市急电四川,要求超计划多给一些肉。上海要8000吨,天津要6300吨。
第四,影响四川猪肉外调的制约因素是冷藏车皮不足,但这一困难可以调动缺肉省、区、市的积极性来解决。
据四川省食品公司介绍,全国每月可供商业部调运鲜活商品的有1170个车皮。二三季度是瓜果调运旺季,因此,能分配给四川的只有600个车皮,每月只能调1.8万吨肉出川。二三季度本来是四川生猪出栏淡季,但从近几年情况看,即使是淡季,需要往外调的猪肉也不是小数,约占全年调出猪肉的1/3到1/4。据四川省统计局估算,1988年可供外调的肉约65万吨到70万吨,这样,6月到10月需外调的猪肉在15万吨以上。这个数字大大高于现有冷藏车皮的运载能力。四川只有19万吨的冷库容量,无法做到就地冷藏,因此,四川解决猪肉多的出路只有3条,一是压缩生产,二是鼓励四川人多吃肉,三是积极外运。显然,前两种办法都不可取。但是,提高四川猪肉外运能力只靠铁道部门或中央投资是不现实的。四川一些经济界人士建议,应充分发挥缺肉省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四川投资兴建周转冷库,购买专用冷藏车皮,而四川则应通过长期合同的形式保证投资者有稳定的肉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