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优化选题 缩短周期 提高质量 辽大出版社两天出一本新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3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优化选题 缩短周期 提高质量
辽大出版社两天出一本新书
本报讯 记者廖玒报道:在学术界、出版界“出书难出学术专著更难”的呼声中,只有26名编辑人员的辽宁大学出版社3年多来出书600余种,平均不到2天就有一本新书问世,其中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占30%,70多种获优秀图书奖,144种图书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实现利润3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出版界崭露头角。
辽大出版社把竞争意识引入管理机制,明确了社内成员各自的责、权、利,并制订了严格的奖惩条例,使每个人具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为人们的竞争创造了相对平等的条件,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他们的做法是:一、优化选题。要求编辑及时调查社会需求,在与其它出版社的竞争中“先行”一步,提高竞争力。通过调查,他们认为幼儿教育有向外语教学发展的趋势,便出版了《少儿家庭英语》教材,初版36万套,每套6册,一上市场就被抢购一空。他们还注意抓那些填补空白选题的畅销书、丛书等。二、缩短出版周期。一般出版社的出版周期为180天,辽大出版社只有90天。他们请校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做“兼职编审”,书稿走兼职编审——编辑——编辑室主任的“三审”道路,既缩短了出版周期,又提高了图书质量。三、提高图书质量。社内规定一个编辑1年要有1到2本书销往国外,2到3本书获奖。3年来,辽大出版社没有出过一本格调不高、内容不健康的图书。他们出版的《中国书法百家墨迹精华》一书,荟萃了海内外当代119位书法家的精品佳作,被誉为建国以来一流水平的图书。他们每年用10%的书上档次,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
为了多出版学术专著,辽大出版社强化编辑的经营意识,规定编辑要完成一定的利润。他们把从发行量较大的自学教材和普及性读物中获得的利润,补贴出版那些水平高而发行量不大的学术专著,3年补贴107万元。他们出版的《许慎年谱》、《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等,虽然只发行三四千册,但是社会反响很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