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哑炮群即将起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0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哑炮群即将起爆
马文科 李荣国
危难关头想起解放军
1988年2月10日,陕西省镇安县改河工地上,突然一声巨响,整个县城猛烈晃动,强大的冲击波推倒了许多民房,击碎了全城几乎所有门窗玻璃。工地上20多名民工全部伤亡,3台推土机被炸成废铁。
群山环抱的革命老区镇安县,县城周围缠绕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悬河,河床高出城区3米。每年汛期,凶猛的洪水便冲入县城。去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山改河,炸开虹化山丫口,将河道取直。某设计院为这一工程设计了装药50吨,分3层实施立体式松动大爆破方案。方案是正确的,但爆破没有成功,留下了许多没有起爆的哑炮。民工进入现场搬运土石,触到1个哑炮的起爆雷管,触发了装有1077公斤炸药的哑炮……
初步勘察,还有45个药室没爆。经过第一次爆破的震动,这些哑炮药室已经失控,定向功能完全丧失,如不及时排除,随时有被雷电或其它震动引爆的可能。镇安县城数万居民日夜生活在一座巨大的火药库上。
在省府西安,常务副省长紧急约见28名爆破专家,研究排除镇安县哑炮。然而,几个方案都被否定了!危难关头,有人大声提议:“赶快请解放军!”于是,一纸求援急电很快发往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接到了紧急命令。顷刻,请战书像雪片一样,从各连飞到团长谭茂球、政委林雪亮手里。曾在老山战场排除过4000多枚越军地雷的地爆2连1排争到了这个任务。他们在副团长王文轩的带领下,飞速赶到镇安县。
争进“死亡地带”
大爆破失败后,虹化山丫口成了一堆又松又散的“豆腐渣”,给寻找哑炮群带来了困难。副团长王文轩把战士们支使得远远的,只带领参谋王炜率先踏进堪称“生命禁区”的作业区,经过几天勘察,大体摸清了哑炮位置。在一个碗口粗的石窟里,他们又找到一股34根线头,发现了第一个药室。
在老山同死神打过上百次交道的突击队员们,纷纷把早已写好的“遗书”交给排长王先军,争着要去排除第一个哑炮。王排长说:“你们都别争了!”说完,他只带上班长彭喜军、战士朱都喜走进“死亡地带”。
王先军在前面顺着线头用双手向两侧扒石渣。他心里明白,稍微处理不当,这34根纵横交错的导电线就有引爆哑炮群的危险。1个多小时过去了,王先军用双手扒开了2米多深的硐子,斑斑血迹染红了石渣,终于排除了第1个有上千公斤炸药的哑炮。
表面的哑炮易找,被土石埋得严严实实的哑炮难寻。工兵们决定采取向下掘井的方法探测。为了找到4号哑炮,1班8名同志,个个手上打满了血泡,发的40双新手套都磨得稀烂,带来的20多把镐锹也用断了。石井越往下挖,体积越小,最后只能容纳1个人。轮流作业每换上1个人,便从衣服上拧下半盆汗水。他们昼夜苦战,总共挖掘了96口竖井,出的石渣能装满250辆大卡车,排除了上层13个哑炮。
“再险也不能留下隐患”
经测定,在石质松动的中层,还埋着22个哑炮。运用打井作业方式已无法寻找。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从山侧面横向导洞掘进。
在老山战场荣立集体1等功的2班勇士自告奋勇承担起这个任务。可是,他们掘进还不到1米,忽听“哗啦啦”一声,上面的石层塌了下来,4名战士飞身闪开,比石块落地仅提前了3秒!战士们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钻进残硐继续干活。有个战士说:“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人民的安全,是我们的职业性质决定的,就得准备把命搭上!”
为了防止意外,他们尽量把口子开小。这样虽然能够减少塌方,但是给作业增大了难度。越往里挖越缺氧,连蜡也点不着了。他们只好以手代镐,寸寸掘进。每隔几分钟,作业的人便爬出来吸上几口新鲜空气。突击队的勇士们先后战胜了170多次塌方,排除了埋藏在中层的22个哑炮。
在不断渗出地下水的底层,还淹没着5个哑炮,虽然炸药失效了,但是起爆体、电雷管仍“安然无恙”。为了彻底清除后患,战士们爬进直径不足1米的深硐里,用双手在碎石里搜寻炸药。划破的手指被药水浸泡,疼痛钻心。天天井下作业,污染的空气熏得他们饮食难进。有的双手和双肩血肉模糊;有的体重下降了19斤。17勇士在臭味熏天的污水中,苦战了13个日日夜夜,终于挖出了所有的起爆体。
哑炮群全部排除了,镇安人民长长舒了一口气。数千名城镇居民自发排成两列队伍,夹道欢送子弟兵。县委书记李元虎、县长宋改义紧紧握住战士们的手说:“感谢解放军为我们端掉了埋在脚下的炸药库,镇安人民世世代代忘不了工兵战士的功绩!”镇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排险突击队的事迹写入县志,并且在虹化山改河工地为勇士们树碑。“八·一”前夕,排险突击队荣立集体1等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