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砖王”浮沉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04
第2版(经济)
专栏:通讯

“砖王”浮沉记
新华社记者 蓝学毅
今年5月24日下午,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汉子,神色匆促地登上由新疆哈密市开往乌鲁木齐市的列车。此时的情景和心境与22年前他单衣薄衫盲流来新疆时一样,只身孤影,不知所措。不同的是,那次的别乡离井,是迫于穷愁潦倒而西出阳关谋生的,这次的出走,却因觊觎之手扼住了咽喉落荒而逃。
不毛之地的奇迹
45岁的李金昌,是哈密农垦管理局红星三场职工。
1984年春天,改革的春风给他带来了大显身手的机遇。红星三场场部附近有一块连苇子都不长的荒地,挖去几铁铲表土后,下面便是一层厚厚的土质细腻、不含沙石的土壤。这可是烧红砖的绝好原料!他向当时的新疆建设兵团司令员陈实写信,提出不要公家投资一分钱,只要划给这80亩荒滩让他办砖厂,每年便给农场上交一万元。陈实马上回信,同意了他的请求。经过“招标竞争”,砖厂由李金昌来创办,每年上交利润1.6万元。1984年11月29日,李金昌与有关单位正式划定地界,签订合同,办理了公证。
李金昌贷款和自筹资金40多万元,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哈密规模最大的40门大轮窖。李金昌砖厂的产品,无论是色泽、外形、光洁度,还是抗压、抗冻、抗折能力和强度,都明显优于其他厂家,因此,他的红砖从开业以来一直紧俏,哈密市区80%的高层建筑都采用李金昌的红砖。部分红砖还东进阳关,远销玉门、酒泉一带。李金昌因此成为名噪哈密的“红砖大王”,跻身于新疆优秀农民企业家行列。
3年来,李金昌在没有要国家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已经给国家上交了各种利、税15.41万元,其中交给农场的利润6万元,超出合同指标;还向学校灾区捐款2万元。在还清银行贷款本息40万元后,他购置固定资产达29万元,为当地安置待业人员107人,每年为建筑市场提供红砖2000万块。
接踵而来的灾难
李金昌通过办个体企业致富发家,他盖起七间住房,添置了家具、家用电器,买了一辆微型面包车。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些用血汗换来的钱竟成了压在他背上的“石块”,种种灾难接踵而来。红星三场党委书记起初说李金昌是搞雇工剥削,尔后又向李金昌提出借3.5万元钱。李金昌的新居刚盖好,满院子便灌满了水,一问说是农工在灌溉庄稼地时“跑了水”。屋基经水一泡,一头下沉,墙壁裂开了半指宽的缝。
李金昌砖厂开业时,市税务局一位副局长到现场考察,同意头年免交产品税。去年,这位副局长去党校学习,另一位副局长以口说无凭为由,发文要李金昌补缴第一年的产品所得税22万元。后经李金昌据理力争,减为9万元,责令今年7月前交清。李金昌实在拿不出这笔钱,一位税务干部用脚踢着他的微型面包车说:“你这个个体户,有什么资格坐小汽车?!”前不久,他已把汽车卖掉交税。
李金昌的优质红砖挤占了一些生产劣质产品的砖厂的市场,引惹了一批同行的嫉恨。一次,一位中年汉子闯进李家,对着李金昌的妻子嚷道:“告诉李金昌,叫他老小子少干点缺德事,别总抢老子的饭碗,要是老子的饭碗砸了,你们也别想有好日子过!”李金昌一家人晚间归家时,多次受到暗中飞来的砖块的袭击,房门和后窗被砸,吓得李金昌一家人夜晚不敢出门。
在外界种种非难和压力下,李金昌身心交瘁,心灰意冷了,加上病痛缠身,于今年4月中旬,将自家经营的一座价值29万元的砖厂忍痛无偿上交国家。
含泪告别哈密
李金昌在经营砖厂期间,一些企业和个人曾欠他4万多元债款,砖厂交公后,一些债户就赖帐不还。哈密市一位姓李的党员工人,儿子结婚时向李金昌借6800元。5月19日,李金昌去要钱,姓李的说:“你都把几十万元的厂子给公家了,还在乎我这几个钱?”最后李金昌四处求告,通过组织才讨回4000元。
李金昌向国家捐资29万元的消息传出后,找李金昌要钱的、借钱的人蜂拥而来。一位姓刘的工人跑到李金昌家说:“李老板,你是不是也给咱弟兄1万元武装武装家当?”李金昌回绝后,姓刘的买了把匕首扬言要给李金昌一点颜色看看。还有一次,李金昌在街上吃烤羊肉串,一帮人围上来,嚷道:“李老板请客,大伙放开肚皮吃呀!”一下子吃掉了李金昌50多元。
一时间,借钱的人闹得李金昌一家人惶惶不可终日。全家人一想到有人扬言要拿刀子对付他们就心惊肉跳。李金昌为了躲避觊觎者的纠缠,他东藏西躲,成了一名流浪汉。5月中旬,李金昌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悄悄把妻子儿女和部分家当送回甘肃泾川老家,把7间房屋租给了别人,如本文开头描述的那样,于5月24日含泪登上火车,离开生活了20多年的哈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