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玉米带”何时同是“奶牛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07
第2版(经济)
专栏:

“玉米带”何时同是“奶牛带”
新华社记者 张广远 范向群
前不久,记者从沈阳出发,穿越辽宁、吉林到黑龙江省,走访了玉米主产区的10多个市县,考察了东北“玉米带”发展奶牛的现状和前景。
在黑龙江省的肇东市和双城县,奶牛的饲养量已分别达2.8万头和2.3万头,在全省市县一级排第二、第三位。两县市都有乳品加工厂,年产乳制品都在2万多吨,产品都是国家或省的名牌,畅销全国。
黑龙江省畜牧局的负责同志向我们介绍,去年全省奶牛已发展到40.6万头,居全国之首。三中全会以来,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牛奶和奶制品产量也成倍增长,目前畅销全国各地。
“玉米带”发展奶牛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是一举数得的事。可是,我们在辽宁、吉林玉米带里穿行,除看到沈阳、长春大城市郊区饲养奶牛较多外,农村饲养奶牛还不多。吉林省奶牛饲养量只及黑龙江安达市的饲养量(去年已超过3万头),辽宁省也只有4万多头。同在玉米带,气候、自然条件差不多,为什么黑龙江奶牛发展比吉林、辽宁快一些呢?
从调查中发现,在黑龙江,养奶牛一般经济效益好。一头成年母牛一年纯收入千元左右,比种田收入高。如果家种一两公顷地,再养上两头奶牛,几年就富起来。农民说:“养1头奶牛,吃穿不愁,养3头奶牛,就能盖起小洋楼。”
黑龙江各级重视奶牛业。从省到地市县,都把发展奶牛当作畜牧业的“拳头产品”来抓,层层有规划,有措施。农行、信贷等部门也积极予以扶持。几年来,仅农行系统拿出的畜牧业(大部分是奶牛)贷款就达3.9亿元。
另一原因是,加工走在前,服务紧跟上。黑龙江已建起110多个乳品加工厂,各县市差不多都有。加工能力由1978年的300吨增加到现在的2500吨,每个县都建十几个、几十个收奶点,作到鲜奶及时收购,很少有卖奶难的现象发生。
还有,饲料加工厂遍及全省各地。省里建了现代化奶牛繁育中心,生产的冻精源源不断地运往全省各地。基本上做到全部采用冻精配种。
黑龙江还几次调整鲜牛奶收购价格和乳制品价格,使奶牛户和加工厂都有利可得。
如果把东北“玉米带”同时变成“奶牛带”,那里的农民就富起来了,东北农村就有希望了。这不是记者的奢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