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在开幕式预演的后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08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在开幕式预演的后台
今天上午十一时半,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主会场内,22米高的火炬台上忽然燃起了熊熊火焰,接着,奥运会会歌的旋律声腾然而起,五环旗缓缓上升,无数只鸽子展翅翻飞……这是组委会安排的一次开幕式预演。综合体育场内座无虚席,7万观众先睹为快,只是由于此次预演对外国新闻界保密,现场的记者寥寥无几。本报记者是经过综合体育场时,正赶上鸣放礼炮,才循声闯了进去的。
走进体育场的大门,只见宽敞的过道挤满了准备进场的团体操表演者,他们有的披挂宽袍古装,有的身着新潮紧身服,其色彩红的极红,绿的极绿,无不艳丽夺目。
粗粗算来,等在过道里的表演者人数至少逾万。他们均为汉城市的大中小学生,为了排练团体操,有的学生竟已半年没认真读书了。一位大学生说,“没关系,这段时间学校已全部计算学分了。”
据说,团体操编排者的意图,是想把他们整个民族的历史高度浓缩地表现出来,所以相当一部分的表演者衣着为古装,当记者向一群头戴“乌纱帽”、身穿酷似中国明朝官服的中学生询问其服饰名称时,他们竟相顾摇头,无人能说明白。最后,还是一位带队的教师肯定地说,那乌纱帽叫KACK,衣服叫汉服,都是600年前从中国传来的。
在团体操开始时,一位穿着白色背心、裤衩的运动员走进过道,记者认出他就是刚才点燃火炬的人,在以往历届奥运会上担当这一角色的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于是记者赶紧赶上来。谁知,他只是临时“替身”。一位南朝鲜记者见状解释道:在开幕式上点火炬的人要到16号才能定下来,因为原先体育界推荐的两个人,至今未能被组委会接受,他们一个是1936年奥运会的马拉松冠军孙基顺,一个是1948年奥运会举重第3名金晟集。可惜他们都已老迈龙钟,个人形象和我们主办奥运会的意图相差太远。 本报记者 缪鲁
(本报汉城9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