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淌不尽的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09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淌不尽的歌
本报记者 向兵
怒江,流不完的雪水,淌不尽的歌。
夜渐深,有歌声在峡谷升起,这歌声或低回、悲怆;或清亮、高亢,悠悠地回荡在朦胧夜色中。白日里神奇的峡谷,便又多了一分神秘。熟悉这种情景的人此时会告诉你,这是傈僳人在对歌了。
循着歌声,踩着街头阑珊的灯火,记者来到了对歌的人群中。对歌地点在州府所在地六库镇镇口,一群群傈僳族男女围在镇口的吊桥头,几个或十几个手拉手站成一个圈子。他们跺着脚,摇晃着身子,一问一答,唱着“调子”。这些即兴创作的调子,或讲述遥远的故事,或描绘近日的见闻,或倾诉心中的隐曲,或笑答戏谑的提问。这样的歌会,差不多每个街子天(赶集日)夜晚都有一回,常常是通宵达旦。
怒江边,生活着傈僳族,怒江峡谷也就成了盛满歌声的峡谷。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如今生活着近20万傈僳人。他们的祖先在16世纪因避战乱,从雅砻江、金沙江一带迁来怒江流域。从那时起一个民族绵绵不绝的歌声,就被带进了怒江峡谷。傈僳人无日不歌,无事不歌。他们的歌就像脚下那“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的土地一样,丰富多彩。向后代叙说民族历史,讲授生产技能,以及商议婚丧大事等,有平和庄重的“古歌”“古调”;迎亲、建房、祭祀时,有诙谐风趣的礼俗歌;围坐火塘,把酒话旧,唱的是忧伤的抒情小调;路上相遇或在集会上对唱赛歌时,唱的却又是自由奔放的山歌了。什么时候唱什么歌,都有专门的调子,但歌词却多是即兴编出来的。傈僳人碰上什么就能唱什么,甚至打官司调解纠纷的事,也是编成歌词唱着完成的。50年代初民族工作队进傈僳村寨宣传党的政策时,也只有请歌手把文件编成歌来演唱后,才为傈僳群众所接受。
傈僳人爱歌,但唱得最多的还是男女之间的情歌。“每对傈僳族夫妻都对过歌。”古登乡马胯底村的医生付大益对记者说,“我和媳妇就是唱到一起来的。”长到18岁时,每当月上柳梢头,他便和伙伴们来到村外,与姑娘们你一曲,我一歌,山南地北,说古道今地唱起来。歌声里有相互取笑,更有爱的试探和大胆的表白。三年后一个叫波沙妞的姑娘,终于在歌声中将自己的头伏在了小付的肩上。更有意思的是,在傈僳人中并非只有小伙子、姑娘才唱情歌。在劳作中,在集会上,你可以看见,已婚妇女和素不相识的男子有板有眼地对唱起情切切、意绵绵的情歌来,而丈夫就站在她身边。有时丈夫还接上茬,为妻子帮几句腔。州文化局的赵局长曾告诉记者一件趣事,1985年澡塘会对歌,一位原碧江县的妇女,对唱情歌时输给了一位男歌手,很不服气,会后她和丈夫一道,赶到泸水县那位男歌手家里,又唱了一天一夜才罢休。
澡塘会,那是傈僳人互相比赛、尽情歌唱的盛大节日。每年年底的三天时间里,成千上万的傈僳人背着行李,带着干粮,来到怒江边上的温泉旁,搭起帐篷,摆起歌场,拉开阵势,亮开嗓子,通宵达旦对歌赛歌,唱它个三天三夜。说起澡塘会,介绍情况的赵局长口中“啧啧”之声不停,“哈,那场面真是壮观,数不清有多少人参加。1985年那次,32个歌场上,光从我手中领走奖品的获胜歌手就有300多人。”
怒江峡谷的歌声还吸引来了一批批外地的文艺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在这里他们惊奇地发现,傈僳人的歌中有那样多值得发掘、研究的东西。那些小调曲子的滑音,竟然难以用现有的乐谱符号准确地记载下来;六库镇街的对歌,竟然用的都是两个声部的复调曲子,这在全国其他民族的民歌中是少有的。靠人们一代代口头流传下来的,讲述傈僳族历史的民歌《创世纪》,竟长达近千行,这在民间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这些年,自治州政府组织人力,从民间抢救、搜集整理出了一大批傈僳族音乐、舞蹈的原始材料和各种调式的傈僳族民歌,并陆续单独成书出版。
哦,傈僳人,愿这平和、欢乐的歌声,永远在你们的峡谷里回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