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奥运拾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奥运拾零
格罗斯前倨后恭
23岁的联邦德国名将格罗斯,作为一名游泳运动员已不算年轻,但此届奥运会又壮心不已地报名参加6个项目的角逐,声言起码要带回两枚金牌。9月8日,这位“信天翁”结束了在东京为期两周的强化训练,自我感觉良好,确信无人能阻碍他的夺魁计划。然而,他到汉城后第一句话就打听:“比昂迪来了没有?”
南朝鲜乒坛踌躇
中国记者们每天都要对付南朝鲜同行们关于乒乓球军情的刺探。尤其是女子双打,南朝鲜虽有世界冠军梁英子和玄静和,但对中国队派谁挑战仍十分关注,而中国队何智丽不参赛,更令南朝鲜队至今难定方略。南朝鲜十分看重乒乓球,其球员是除水上项目外,唯一不在集训营地备战的特殊选手,而财界的巨资后援更形成了沉重的压力。
访明星难得一见
新闻中心每日公布的训练安排表上,始终不见苏联、民主德国和美国等一流选手露面,即使在选手村里,也见不到那些明星的踪影。新华社专派三名记者“盯梢”采访,偶遇摩洛哥长跑明星奥依塔,可惜不等接近,奥依塔便闪身避入楼内,记者们只好望楼兴叹。
“会抓新闻”的记者
也许是香港和台北的记者更会抓新闻,10日上午当大陆记者们纷纷赶往金浦机场时,他们却以逸代劳,坐待新闻。结果,他们果然大有所获。袁伟民险吃“闭门羹”
以袁伟民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主要负责官员是最先到达选手村的。可是他办理入村手续却耗时最久,直到运动员们全部进村,他还未拿到“村民证”。直急得接待人员团团转。他们足足查了20多分钟才找到原因。
“盛况空前出人意外”
一位来自台湾的同行悄悄告诉记者,他听说11日中国台北代表团抵达时,准备在机场组织盛大欢迎仪式,曾担心10日中国代表团到达的场面会很冷落,没想到盛况空前,出人意外。他说,“作为记者,我一定要把这个场面向我们的读者作如实报道。”
本报记者 汪大昭 缪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