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张道槐发明出“快速养猪法”,成千上万“猪倌”认识了他——邮费支出已十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张道槐发明出“快速养猪法”,成千上万“猪倌”认识了他——
邮费支出已十万
本报记者 舒瑜
广州沙河工兵大院俨然一座信件档案馆。在院内一个宽敞的房间里,整齐排列着用透明塑料纸包装的45万多封信件。雪片似的信件每天从全国各地飞来,有的索取“快速养猪法”资料,有的邮购“翠竹牌”饲料添加剂,有的则兴冲冲地报告推行“快速养猪法”后成功的喜悦。
信封上都写着收信人的名字——张道槐。这位名闻全国的共产党员、广州沙河饲料添加剂厂负责人,不仅每信必复,每问必答,还免费附上快速养猪法的有关资料,仅邮费和资料印刷费的开支每年就有10多万元。
就是靠这种勇于改革的韧劲和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张道槐赢得了千千万万农户的信赖。
张道槐原是广州军区工程兵团职干部。1981年,他申请转业回乡当农民。部队驻地的地委领导机关熟悉张道槐,一再挽留,副县长、县委副书记任他挑。老张却选中了养猪这一行。他说:“为什么外国人养猪,几十天就能出栏?我要解开这个谜,为万千农户送一本致富经。”
1982年5月,有31年军龄的张道槐回到了家乡——湖北省当阳县。县里安排他任县农办副主任。他不当县官当猪倌,一头扎到慈化公社照耀大队养猪场。于是有人议论:“他系着围裙,整天围着猪屁股转,八成是犯了错误。”
老张听了这些议论,坦然地笑了笑。他不仅继续啃他的营养学、药理学、化学,还把退休回广西的老战友蒋永彰请到当阳与他共同研制饲料添加剂。老张和老蒋还在猪场办了个学习班,向乡亲们讲快速养猪法。那时正是6月天,气温升到39℃,动一下就满身大汗。20天过去了,高大壮实的张道槐一下子掉了七八斤肉,而圈里的猪一过秤,每头平均一天长肉两斤半。老张拿着自己养猪的试验报告,步行20里路,兴冲冲地去公社汇报,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试验。没想到,却当头挨了一瓢凉水。回答说:“这里的群众历来喂猪不花钱买饲料!”
回到养猪场,老张的心凉了:后来不知是奉了什么人指示,养猪场几天之内被夷为平地,大猪杀了,小猪卖了,饲料房拆了。
慈化,离关云长栽跟斗的麦城8公里。在传说中张飞吓断桥梁水断流的当阳桥头,张道槐和蒋永彰暂时分手了。他们没有怒吼,只是相互鼓励。
蒋永彰回到广西,张道槐闯荡湖南,分别在两地继续从事饲料添加剂试验。路费和试验经费当然是自己掏。
“我们广州工兵的养猪场有的是空场子,你只管来吧!”老上级的一句话,把张道槐召到了广州。张道槐的几封信,把蒋永彰催来了,当阳的25位农民兄弟也赶来了。他们租猪场,跑贷款,赊饲料,买猪苗。1983年6月,1600多头猪总算进了圈。
张道槐没兴奋几天,又陷入新的困境:由于猪圈消毒不好,猪苗检疫不严,瘟疫蔓延开来。不到两个月,活蹦乱跳的猪,一个接一个,一批挨一批,竟连续死了600多头,连掩埋都来不及。
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不愁缺说风凉话的人。有的说:“不是说喂90天就出栏吗?这下好了,不到30天就埋到山上去了。”有的说得更邪乎:
“猪场散了,张道槐逃了!”
年终一算,猪场负债20万元!
老张没有退却。1984年春节,他像当年带兵一样,带领二十几个农民办起了春节联欢晚会。
“咱不能光想关云长在当阳败走麦城,也要想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干事业哪能没有闪失?摔一次,咱们爬起来再干!”老张发表即席演说后,又唱了一段家乡小调,然后领着大伙唱起“向前,向前,向前……”
大地回春的时候,饲料添加剂厂开了工。猪场在严格消毒、对猪苗进行认真细致检疫后又热气腾腾地办了起来。张道槐、蒋永彰的添加剂研制工作也有了突破:猪吃了这种添加剂,进栏5天就发生明显变化——毛发亮,皮发红。猪场的2600多头猪,头头膘肥体壮,平均每头每天增重两斤以上。年产1500吨添加剂被销售一空。猪场一年就还清了贷款。
1986年5月,国家科委邀集15名著名的畜牧专家来广州,对张道槐和蒋永彰的快速养猪法和翠竹牌添加剂进行评审。翠竹牌添加剂通过国家鉴定,其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道槐算了一笔账:全国2.4亿农户,如果养3亿头猪,每头猪按纯收入50元计算,就是150亿元!为了普及快速养猪法,张道槐和他的农民兄弟在全国22个省示范2000多次。参加他们主办的快速养猪法函授班的学员,有70多万人。
这几年原材料价格飞涨,有人建议每斤添加剂加价2角。张道槐回答:“一分钱不涨。咱们多挖潜,决不多掏农民兄弟的腰包。”
张道槐,这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继续向新的目标冲刺。他说:“我是个共产党员,又是个猪倌。要想千万农民想的事,要做千万农民盼的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