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泸州之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1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泸州之光〔报告文学〕
姚咏絮 齐明昌

人的感觉,有时很难用一个准确的字眼来形容。万东在离开省委书记杨汝岱办公室时的感觉就是如此。进办公室时,他是四川省政府体改办经济中心处处长;离开时,却成了中外驰名的四川泸州曲酒厂的厂长了。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来得太突然,他毫无思想准备,他感到兴奋,焦灼,困惑,又隐隐有些担忧。一年前,他跟随杨汝岱到泸州视察的情景,清晰地呈现出来……
一踏上泸州的土地,万东仿佛陷入了酒的汪洋,来到一个酒的世界。琳琅满目的酒瓶,五花八门的酒名,一齐扑入他的视野。从沱江大桥头古城垣,到市内大街小巷,几乎所有商店都有卖酒专柜,连卖儿童玩具、学生作业本的店铺也一溜儿立着一瓶瓶“液体明星”。餐馆旅店有几家不带“酒”字?江城大酒家、泸州大酒家、老窖酒家、巷子深酒家、临江仙酒家、玉馨液酒家……更有趣的是,那从酒店传出的气壮声宏的猜拳行令也一应是“酒家”之名:“一枝杏呀,对饮吟呀,三桃园呀,四季春呀,五福来呀,乐和园呀,七星楼呀,八仙醉呀,酒中魁呀,全兴楼呀……”
泸州不愧是酒城!
穿过酒城飘洒着酒香的街衢,来到出产老窖特曲、酒城为之骄傲的泸州曲酒厂。这里留给万东的第一印象是这样:一个满载荣誉的厂。自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泸州老窖特曲荣膺金牌之后,泸州老窖特曲在国内历届评酒会上都获金牌,蝉联“中国名酒”的称号。面对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金牌,万东比喝了老窖特曲还要激动和兴奋。
第一印象是深刻的,但却不一定是准确的。不久,万东就发现,在这些金牌的背后,还潜伏着许多让人气愤又令人担心的隐忧:
——一位厂长受贿,受到全国的通报批评后,锒铛入狱。
——自有资金赤字惊人。哪里还谈得上利润?
——特曲产量下降一大截,市场上只能看到样品。难怪酒城的人不无幽默地说:看着特曲、吃着二曲,也蛮舒服嘛。大家爱挂刘晓庆的照片,有谁见过她本人?名牌嘛,就是让你看的!
——各车间相继告急:人心浮动,技术好的找外水,技术差的做生意。
——各科室纷纷叫苦:几乎半年没发奖金了;请调报告一大叠!
——几年没修宿舍了,呼吁住房的申请报告堆了尺把厚!
——厂里生活环境设施差,没个澡堂,连工人摆碗筷的柜子也没有……
问题岂止成堆,简直成山;岂止是乱麻,简直是乱钢丝!唉,唉,这不是端着金饭碗讨饭吗?
泸州曲酒厂的隐忧,不仅仅来自内部;外部情况一点也不让人乐观——
泸州市的酒厂在改革的大潮中,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现已达1300多家,浓香型曲酒1200多家!各种省、部优名产品141个!原料紧缺,竞争激烈!
人家公开说,我们比你差什么?就缺块金牌!家家酒厂盯着金牌,连几户农民办的小作坊也做着金牌梦。难道梦都不让人做了么?竞争可以促进发展和提高啊!
于是,一场被扭曲的竞争出现了:冒仿者比比皆是,外地人不解其详,买了就大呼上当:“什么名牌酒?顶不过二锅头!”老窖特曲的金牌悄悄地被抹黑了!
想到这里,万东本来就不轻松的心,更加沉重了。到泸州曲酒厂去当厂长,就意味着对忧患和荆棘的选择。你这位不过35岁的年轻人,知道厂长这副担子有多重么?当然,此刻赴任,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这需要一种勇气。然而,一旦真实地面对这个名声外扬、内囊空乏,死不了也活不好的摊子,万东心里难道没有丝毫踌躇?
当然有,然而他没有退却。别看他外表文弱,其实却有颗极坚韧的心。没有困难,何须探索?他自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以来,对中国的经济和企业改革就思索很多,曾经就许多问题发表过五十余篇论文。现在,面对着实践的风浪,他能不奋勇搏击么?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临行前,省机关召开欢送会。会上,洋溢着同志们的关怀和祝福。尤其是杨汝岱慈祥的面容、坚定而充满鼓动力的声音,给了他力量,给了他勇气:
“泸酒发展潜力很大,问题也很多。整顿发展泸州曲酒厂,带动一大片,将对川酒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小万哪,希望你成功!”

初秋之夜,清风徐来。万东站在酒城高楼的晾台上,遥望着浩渺深邃的星空,心头思绪万千。他走马上任快一个月了。厂里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面对曲酒厂的现实,他深知单靠宣传鼓动是不行的,振兴曲酒厂的唯一的钥匙只有改革。然而,改革从哪里入手呢?万东在调查中发现,老酒窖工有两个梦:金牌梦和金钱梦。
“两个梦都不错。”万东同酒工们见面就这样说,“我并不认为,一提到钱就不光彩。没有钱,大家去喝西北风?没有钱,商品经济怎么发展?金牌会从天上掉下来?问题是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我们要保持和发扬‘老窖精神’,实现金牌梦,还得跟钱打亲家!”
于是,万东改革的手术刀,第一刀就指向了内部分配制度。他提出,按酒质论奖,提高特曲奖励为二曲的20倍。黄金和生铁的价值原本不同嘛,要黄金要生铁,由你自己拣。想发财么?请在窖池边多洒一点汗水吧。
“你是不是‘日白’(土语:吹牛,不兑现)?”仍然有人怀疑。放空炮哄人的事,人们见得多了。
“我若不兑现,你们叫我‘万日白’,好不好?”
好!就等这句话!各车间沸腾了。出酒时,人们守在窖池边,比守老婆生娃儿还精细;绞尽脑汁改进工艺,求师学艺提高水平。结果,各车间产量普遍提高,三车间的两个青年车间主任脑瓜子灵,钻研革新,团结工人使出浑身解数,三个月的特曲产量竟超过以往全年的二倍!金娃娃挖出来就要兑现,同一个屋顶下冷暖温差可大了:一车间有两个小组,其中一个,一个月每人可拿三位数的奖金;另一个人均只有0.8元。人们傻眼了。有人建议厂长重新考虑。万东幽默地说:
“我不想当‘万日白’哩!”
躺在酒坛子里睡大觉的酒佬儿们醒了!
万东改革手术的第二刀动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副厂级干部分工不合理的易位;中层干部实行聘用制,试用期半年,这期间不拿职务津贴。庞大的中层干部队伍发生了巨变:扯皮、推诿、不顶事的,统统下去;年轻的、朝气勃勃工作卓有成效的上来。不过,你不要以为受聘了就坐上了安乐椅。新聘的一个车间主任不称职,对不起,让开!一个副科长失职未如期完成任务,公开检查,以观后效!一个分厂长问题严重,撤!顿时,中层干部们的“发条”全给拧紧了。
“剪不断,理还乱”,可谓国营企业的人事通病,现在硬让万东给剪断理顺了。奥秘何在?厂办主任老王一语道破:“大家最服厂长的是他不靠亲信,唯才是举。”
三个月,仅仅三个月,万东在泸州曲酒厂就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待他正向纵深推进时,1986年除夕到了,一封来自异邦的信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饮料食品展览会,正式邀请泸州曲酒厂参加,时间是1987年9月——”在新年舞会上,万东当众宣布了这件事。
“噢,要夺金牌喽!”未待万东把话说完,人们就欢呼起来。
人们用各种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人居然唱起了京剧:“早也盼,晚也盼,望穿双眼,怎知道,今日里,夺金牌,振国威,光辉的前景就在眼前……”

新年舞会上的欢呼,立即化为志在夺取国际金奖的拚搏。1987年伊始,全厂一派新的生机。
科学加管理,实现金牌梦!
巧酿玉液琼浆,献给国际酒坛!
鼓动口号回响在各个车间。但万东深知,要打开夺取金牌的大门,还须在已有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他和副厂长赖高淮又一头扎进了三车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住了工艺改革不放,养窖法,分坛析酒法,改造蒸馏技术,突破了一道又一道关隘,特曲的质量得到了空前稳定的提高。万东亲自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了三车间的经验,提出了确保大批量生产优质酒的任务,搞起“优质高产低耗”的竞赛,使曲酒生产又添新彩。万东被工人们的劲头深深感动了,在日记中写道:“使命感,荣誉感,自尊感,责任感,使干群空前团结,目标明确,力量合一。船到滩头,这合力使得好啊!这是比金钱梦更为整齐划一、声宏气壮的呼声,多么令人钦佩的‘老窖精神’!”
时间,积蓄了新的果实和光芒。
1987年9月9日上午,泰国曼谷。
第二届国际饮料食品展览会开幕式在这里的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
万东和他的同事们应邀来到这里。
泰国政府事务部长、内阁成员乃阿伦致开幕词并剪彩。泰国饮食业、旅游业、经营商、大饭店的知名人士佳宾云集。他们身后尾随着几十家新闻单位记者。
剪彩后,乃阿伦部长巡视展厅,像主考官巡视考场。来自世界各地的老板们犹如参加考试的学子,脸上却挂着“定格”的笑容。
“来了,厂长!”供销科长刘德世一声轻呼,万东立即彬彬有礼迎上,送上香喷喷的老窖特曲,请乃阿伦品尝。
乃阿伦和年轻的万老板握手,一迭连声称赞:“很香,很香!泸州老窖酒很有名,我知道。”
记者们蜂拥而上,抢拍下这个镜头。这给万东他们带来了宣传的良机,一连接受了十几家记者采访。万东、赖高淮、刘世德三个人突然变成了技艺精湛的演说家,将泸州老窖大曲酒四百年的酒史,七十年保持金牌的事迹,来个彻底“翻窖”,他们的话像倒老窖酒,汩汩滔滔,流香溢馨,记者们都听醉了……
十几家报纸、电(视)台同声赞誉。当地影响较大的《新中原报》是这样报道的——
“来自中国四川泸州曲酒厂的各类老窖曲酒格外引人注目,该厂的曲酒以独具浓香、醇和、回味净爽的风格闻名国内外,在世界市场上享有盛誉……”
然而对于饮食,有口皆是评论家,纸上宣传总觉浅,定论还须尝后下。展出期间,品尝者络绎不绝,有的天天来喝,边喝边呼:“蒙京,捞里替索!”(泰语:中国,好酒)。有个台湾饮食业老板,头天叫伙计拿了两小杯子倒回去,第二天拿四个大啤酒杯来倒,第三天干脆亲自登门喝,并说要寻机会回大陆到泸州喝个够,还一起合影留念……
9月12日上午,总经理尼科姆来到展厅,宣布本届展览会只设奖一个,叫“金鹰金杯奖”,授与最受欢迎的最佳产品泸州老窖特曲,并宣读了获奖证书。
各展厅的人一齐拥来祝贺,欢呼雀跃。记者们抢拍万东接金杯的镜头。
金杯捧回来了。七十年的金牌梦,如今再度变成了现实。
全厂两千职工沸腾了。一个与巴拿马金牌同龄的老烤酒工陈九爷高兴得老泪纵横。众多职工呼喊:“七十年才见到一次‘哈雷彗星’呀,这是我们泸州人创造的‘哈雷彗星’呵!”人们奔向车站,他们要先睹金杯为快。他们商量好,万东他们一下车,就把他抬起来,抛向天空,还反复叮咛电视记者,镜头要对准,照清晰……
市里的领导也来了。车站里好不热闹。
车停了。万东出现在车门口,西装革履,风度潇洒。他高高捧着金杯,顿时激起了一片欢呼。
金牌梦变成了现实,但万东是清醒的,他知道,摆在自己的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夺得了金牌,甚至保住了金牌,都不是最终的目的。一个企业家,如果他的视野仅落在这一点上,还有勇气去探索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