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无忧宫前话无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1
第7版(国际)
专栏:

无忧宫前话无忧
许宏治
提起波茨坦,人们往往会想到43年前二次大战末期那次著名的会议。波茨坦,这座城市的名字,已同二次大战的历史紧联在一起。直到今天,仍有多少人慕名前来,寻访这页历史的陈迹。
来到波茨坦,但见街道宁静,房屋整齐,树木葱茏,芳草如茵,这确是个好地方。新到一座城市,难免总要问路。想不到一连问了几位女士,都是苏联人。往前走去,就在著名游览胜地无忧宫附近,路旁却是苏军兵营和军官俱乐部,一辆辆军用汽车呼啸而过……也许,她们都是苏军家属哩。
历史,遗留下这一状况。
然而,波茨坦最能使人回忆起战争的地方,却是城东北的塞茜琳宫。这是当年签署《波茨坦协定》的地方。这座赭墙红瓦的建筑,庄重典雅,原是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为王子和儿媳建造的,并以儿媳塞茜琳的名字命名。历史的风涛把威廉二世湮没后,塞宫为一富商购得,改为别墅。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由艾德礼续会)三巨头在这里举行会议。当时,宫内36个房间全都用作工作室。如今,会议大厅和斯大林的办公室、会客室,以及美、英代表团的办公室仍对外开放,供来访者参观。会议大厅正中,大圆桌上插着苏、美、英三国国旗,周围是15把椅子。椅套、桌布、地毯一色鲜红,显得庄严肃穆。往事已矣,景物依然,能不令来者思绪万千!
43年前,波茨坦会议举行时,纳粹德国已经投降,军国主义日本面临崩溃前夕。世界人民连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胜利曙光。世人渴望自此天下太平!波茨坦会议就战争结束后盟国占领和管制德国的基本政治原则、德国的赔偿、战争罪犯的审讯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决定,签署了《波茨坦协定》。这对战后的历史是产生巨大影响的。
自那时迄今,43年匆匆过去。
令人遗憾的是,战后世界远非太平。多年来超级大国对抗不断升级,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冷战阴云久久笼罩于地球上空,东西方之间一度剑拔弩张。万一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发生核战,谁是胜利者呢?!生活在无忧宫所在地的波茨坦人,对此怎能“无忧”?!因此,维护欧洲和世界和平,就成为民主德国党和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
春风送暖,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近年来,东西方关系终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美苏首脑几度会晤,导致中导协议的签署,东西方的对话增加了。盛夏6月,美国东西方关系研究所选择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波茨坦举办“东西方安全新路”讨论会。东西方不少国家的政治家、专家、学者来到波茨坦,共同探讨推动裁军与缓和、促进对话与合作,以及建立新的东西方关系的可能性。成果可能有限,但毕竟是一种象征,给渴望和平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塞茜琳宫门前有个圆形花坛,中间是个由红色天竺葵花组成的五角星。据说,它是当年波茨坦会议举行前夕斯大林指示设计建成的。红星的光芒,象征世界人民将有美好的前景。
为了争取这一美好前景,世界人民曾经并且仍需继续不断地作出努力。
波茨坦的无忧宫历历在目。每个来访者难免会想到:只有世界和平得到彻底实现之日,他们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