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阅读
  • 0回复

网,在收紧——再访天津市经济犯罪举报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3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网,在收紧
——再访天津市经济犯罪举报中心
本报记者 肖荻
这是一场漂亮的速决战:
8月22日下午,天津市经济犯罪举报中心河西举报室接到信息:天津肠衣厂一批干部索贿严重,影响恶劣……
揭发虽还朦胧,但经分析:此厂产品紧俏,以权要挟用户并非不可能。检察人员当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侦查,在数省10余处,处处“弹无虚发”,取得大量证据。9月1日外省一知情人去泰山,检察人员当即挥师南下,在泰山顶上找到此人取得扎实旁证。从接报到侦破未及两周,在翔实周密的证据面前,沆瀣一气的犯罪分子只好低头缴械。9月6日已立案8人,逮捕3人。经初步核实仅两三人即索贿数万元之巨。过去,这个厂的书记对此虽早有察觉但不知从何下手,群众耳闻目睹也敢怒而不敢言,如今人心大快。
天津经济犯罪举报中心问世一个月,已受理举报942件,其中涉及万元以上犯罪线索90多件,正在逐件进行侦查。有一案涉及红桥区检察院一干部受贿千余元,接报后迅即核实,已决定即日公开严处。检察长对此果断声明:检察人员本身更应有透明度。如此才能服人,才能战斗!
善哉斯言。雷厉风行而又铁面无私,这也正是老百姓对举报中心的由衷恳望。记者在这里看到,“中心”人员在狭窄的三间举报室内,每天挥汗如雨地连续接待。正副检察长每周四亲自接待举报人,之后是紧张地整理分析、转发督办、件件作出交代,工作量相当大。
一个问题是,许多举报人要求不要把他们的揭发材料转出,最好由“中心”查办到底。他们害怕公文旅行。案情完全由“中心”自理,是不可能的,但对于一些情况紧急的大案、要案,特别是眼下民愤最大,而又“墙壁”很厚、波谲云诡的“官倒”案件,尤需在接报后立即进行突破。因为,检察院不仅是个法律监督机关,它同时负有侦破重责。最近就有这样一件事:在所收到的67件有关“官倒”揭发线索中,一位举报人来紧急电话说某处一领导干部正在作手脚,用某乡卡车倒卖紧缺物资,请“中心”立即去现场侦破。可是,违法分子开汽车、骑摩托,检察人员因机动车少只好骑自行车,现场堵卡为时已晚。
看一看下面这个事实便知,“中心”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迄今来这里举报的各方人士,常常是义愤填膺而又颇为审慎。有588件是匿名人、匿名信、匿名电话,其数量竟占举报总件数的62%。已查知,有三处恶迹暴露的单位负责人竟胆敢将知情人调离。这当然是一个欲盖弥彰的自我画像,但也说明,相当猖狂的经济犯罪分子,在法网的锋芒所向下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较量。对此,“举报中心”自然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它也呼唤全党、全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紧密配合,不能使之孤军作战。
在天津,记者看到,人们对此正在作出义不容辞的回答:
——像河西区检察院那样,接到举报后其思考和行动如电光石火的,并非一家。他们对犯罪分子构成强大的威慑力。
——海关、公安、财税、工商等部门与“中心”密切协作。以严正清廉著称的天津海关在接到“中心”转去的走私线索后,已迅速查实两件,同时及时将走私案件中的偷税行为转往“中心”,相互“火力支援”。
——一位市民在路上拾到一封内容为“官倒”机密的信件,立即送到“中心”。一位在津82岁旅美华侨亲自向“中心”举报案件。一位62岁民盟成员、山西退休会计师曹永蕻向“中心”请缨,愿无偿效力查处案件中的财会、审计问题……这是民心、民力。
9月9日,记者听到天津市长李瑞环在和优秀教师谈心对话时讲到:
“现在有一大批不管别人死活,投机倒把、敲诈勒索、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物价上涨后,企业没富,国家没得,钱都到哪里去了?”他强调要加强法制打击经济犯罪。他警告:有些人将要落得像1952年刘青山、张子善那样的下场。
这,是一个有力的信号。
法网,正在收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