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通俗小说的分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3
第5版(理论)
专栏:我看通俗文学

通俗小说的分类
鲁海
任何一种中国文学史都要谈到通俗小说,到目前为止,现代文学史却都不谈通俗小说,文学史家为何对古今的通俗小说有厚薄之分。其实,回顾一下历史,辛亥革命以前,通俗小说也是不入史的,我国自西汉的《七略》以来,有大量的书目,而这些书目是不录通俗小说的,正如今日的新文学史不谈通俗小说一样。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已经谈到:“至于宋之平话,元明之演义,自来盛行民间,其书故当甚多,而史志皆不录。”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这些后人认为古代小说瑰宝的作品,在著名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依然不录。
现代以来,主要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了现代体小说,这种小说被认为是正统,产生了小说上的“雅”与
“俗”,通俗小说被排斥在教门之外。仔细分析起来,通俗小说的艺术方法、内容有极大的不同,用通俗小说来概括是十分勉强的。如以赵树理的小说和张恨水的小说相提并论也难以合理,如以娱乐性为通俗小说的特征也嫌以偏代全。通俗小说的特征应是可读性强,崇尚故事情节,而对人物的内心及故事背景等方面较少为文学所触及。
长时间以来,通俗小说受排斥,可以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五四以来形成的新文学创作的小说及新文学理论被认为是“正统”,与新兴的文学创作方法不同的则被排斥。第二,文学作品被认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单纯的教育人民的工具,否定了文学作品的娱乐性。因而不能为阶级斗争服务、没有明显教育意义的小说自然视为瘟疫。做为通俗小说本身,自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创作方法简单,也确然存在趣味低下的问题。
过去的可以争论、总结,关键是今后如何对待。我觉得音乐作品的经验是完全可以借鉴的。近几年来,每年举行的歌曲电视大奖赛,无论专业组也好,业余组也好,都分做“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类,这实际上与小说是一致的,如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派小说与张恨水等人的小说通称为“通俗小说”是不得当的,是否可称为“民间小说”,本来赵树理等同志就致力于民间文学,是以广大农村民众为主要读者对象兼及城市低文化水平层次的文学作品,一直有民间故事、民谣,其小说可称为民间小说,使其与通俗小说有异。
过去,没有通俗小说的称法,二三十年代有鸳鸯蝴蝶派之称,并不得当。南方的包天笑等人著作称为鸳鸯蝴蝶派,但北方的张恨水等人,乃至还珠楼主等人作品均称为鸳鸯蝴蝶派就很牵强。在群众中称之为“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社会小说”四大类。这种区分方法,今后仍然可以继承,通俗小说仍离不开这四大窠臼。言情之词亦无不当之处,爱情是人生重要组成部分,写爱情早已不是禁区,可以算为一派。武侠,在电影、电视中称“打斗片”,香港又有新派武侠小说,统称之为武侠,亦足代表。侦探小说,包括破案、反特之类,亦均属侦破范围。社会小说以写人情世相、邻里街巷为主,与言情小说相近,但主要不是写男女之爱。纵观近年来的通俗小说仍离不开这几方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