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实行优化组合调动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北京改革中小学内部机制 教职工全员聘任,劳动人事分配权交给校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4
第1版(要闻)
专栏:

实行优化组合调动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北京改革中小学内部机制
教职工全员聘任,劳动人事分配权交给校长
本报北京9月13日讯 记者颜世贵报道:北京市将竞争机制引入中小学,在继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同时,对其内部的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打破“大锅饭”,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目前,全市已有120所学校开始这项改革,其中市、区、县主要领导抓的试点学校31所。据副市长陆宇澄透露,今年末,在全市1/3的中小学试点,明年暑期前全面推开。
北京市现有中学840所、小学3875所,在校生140万人,教职工13.5万人。市里尽管千方百计地为学校排忧解难,然而往往只起到暂时性的作用,过了一阵之后,教职工的情绪又低落下去。市里的领导从近年来企业的改革中得到了启示:光讲改善办学条件不行,还要讲如何搞活学校的内部机制。否则,教育事业没有希望。
同其他行业一样,教育战线上的“大锅饭”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其表现:人浮于事,城近郊区教师超编13900多人,占全市教师总数10.3%,教育经费相当一部分被超编人员吃掉;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这几年工资总额不断增加,教师的课时却逐年减少,每周平均为8节多。而校长又无权,工作越来越难做。
市里看到了症结所在,选择一些学校作为改革的试点。今年6月初,市长办公会上,对点上的经验深入分析,一致认为学校的内部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校长负责制,通过招聘选校长,校长有权聘任副校长、有权聘任学校中层干部和教师、有权对教职工进行奖惩、有权安排学校资金;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在工资总额包干的前提下,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包括基础工资、课时工资、兼职工资和奖励工资),不求统一模式,但一定要体现多劳多得;发展校办企业,以其促进学校的改革。
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的试点改革,冲破了学校一潭死水。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过去学年末分配工作是校长的一大难关,现在要求当班主任的多了,要求讲满课的多了,要求照顾的少了,平均周课时数增加近一倍。
校长的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得到落实。不少校长表示:“这样干下去有奔头,多年想干的事,现在终于实现了。”改革也消了肿,提高了工作效率。178中改革前有教职工141人,改革后1 17人。校长说,还可以深化改革,100人就够了。
改革打破了大锅饭,骨干教师的待遇明显提高。8中校长说:“这样下去,我们完全有信心使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改革也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225中自实行工资包干以来,已有10多名水平较低的教师调离学校,同时又从外校聘来两名高级教师,充实教学力量。房山区准备将县重点中学聘不上的老师请到山区中小学任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