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化肥何须过“五关”?——关于河南部分县化肥厂实行产销见面的评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4
第2版(经济)
专栏:

化肥何须过“五关”?
——关于河南部分县化肥厂实行产销见面的评述
本报记者 李杰
去年下半年以来,河南省原阳、临颍等14个县化肥厂相继改变过去传统的化肥销售办法,将供应的化肥票证逐级发放到农户,由农民持票证直接到化肥厂购买。这种销售办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据了解,这14个县每吨碳铵的平均售价是245元,比当地化肥零售价便宜45元—70元。若按这14个县化肥年总产量计算,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3827万元。河南全省有110个小化肥厂,年产碳铵500多万吨,如果能全部实行产销直供,全省农民每年可获利2亿元。这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无疑是有利的。
河南省原阳县根据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农民种粮缺乏积极性的新情况,通过协商,果断地改化肥出厂价为销售价,改多环节供肥为化肥厂直接供肥到户。据统计,自去年8月开始,至今年4月底,用这种直供办法,供应农民化肥共67500吨,使农民节省农业生产开支200多万元。由于改革了化肥供应办法,原阳县农民从小麦返青、拔节到抽穗,每个生产环节都有肥可施。因此,今年这个县小麦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一成以上。
临颍县化肥厂厂长杨立廷对记者说,近两年来,每天到化肥厂购肥者成百上千,厂长到了有家不能归,有厂不能进、有事不能干的地步。但真正种地的农民却买不到化肥。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们采用产需直达供应的办法,终于解决了农民买化肥的难题。高价化肥市场不见了,专门倒卖化肥的“倒爷”也销声匿迹了。
与上述两县形成鲜明对比的淮阳县,则是另一番情景。化肥厂生产的化肥仍由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经营,由于“倒爷”插手,农民根本买不到平价化肥。
省石油化学工业厅一位同志告诉记者,目前,绝大部分当地产的化肥都是经县供销社,到乡供销社,再到零售门市部,最后才到农民手里。淮阳县化肥厂一位副厂长对记者说,他们给县供销社的化肥是每吨270元,县社给乡基层社是每吨295元,基层社卖给农民每吨340元,而转到基层社自然门店,高的每吨卖到370元。这样,化肥从出厂到农民手里,层层加码,光中间环节就加价70—100元。化肥厂937名职工,去年辛辛苦苦干一年,生产5万多吨化肥,仅盈利90万元。而中间环节以每吨加价70元计,却净赚350万元。利润大多让中间环节拿去了,职工哪来生产积极性。正像人们说的:“现在是捆死化肥厂,搞活供销社,负担让农民背上。”
在河南省化肥工作会议上,一些厂长纷纷要求化肥产销见面。但目前改革化肥供应办法的阻力很大。厂长们认为,阻力主要来自流通部门和一些政府部门。
流通部门为什么不同意化肥实行产销直供呢?一位化肥厂厂长认为,实行产销直供,他们就不能从中渔利了。
最近,在河南省化肥工作会议上,省长程维高肯定了一些化肥厂实行化肥产销直接见面的作法,并要求各地市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