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书市,一只看不见的手——全国图书交易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书市,一只看不见的手
——全国图书交易会综述
本报记者 李泓冰
全国图书交易会的喧闹声刚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平息。书市,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拨弄着图书出版者、发行人和书迷们的心弦……
出版社社长们松了一口气,又提着一颗心:看来读者既买肉又买书;不过,曾经令人振奋的轰动效应已经失去……
在书市的剪彩仪式上,很有几位出版社的社长盯着那根红绸带忧心忡忡。知识的贬值、书籍的涨价、国家机关行政经费的缩减使集体购书量受到威胁,这种种将给出版业带来萧条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结果令他们喜出望外:书市接待读者25万人次,人均购书10元以上。比起去年春季书市人均购书5元来,即使扣除接近30%的书价上涨因素,读者买回家的书还是多了。
但是,出版者的心仍然悬在半空中,他们不免有点疑惑:现在的读者怎么吃不准了?
的确,轰动效应已在失去。学术书籍、经典著作、有教科书味道的大部头被冷落了,介绍新思潮、新学说,采用新方法分析现实的书籍被一个稳定而并不狂热的读者群所欣赏,人物传记、纪实文学等是新的小小热门。社会上文凭热的消沉与方兴未艾的经商热对人们的购书意向、读书趣味不无影响;况且,经过出版界的努力,原来的“学术著作饥渴症”已大大缓解;更主要的是读者群的扩大,以及他们价值趋向的多元化,使他们对图书层次的要求更丰富、眼光更现实也更挑剔。
几次出入书市买书,也参与卖书的经历使我有一个感觉:如今的读者购书谨慎多了。盲目的从众心理大大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独有的读书品味。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次书市,就是:处处不“热”处处“热”。
出版社的发行人员喜忧参半,他们怀着复杂的心绪看到“甩不掉又靠不住”的新华书店面临着两个强有力的对手
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后殿,另一个“书市”——看样订货交易会,5天里一举订出2100万元的图书,这是被全国300余家国营书店及无法统计的集体、个体书商们订走的。
令人不无惊讶的是,新华书店这条图书发行的主渠道正在萎缩,而集体与个体书店咄咄逼人,订数大大超过新华书店。比如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热门话题》丛书印了56000套,这次竟被订购一空,但新华书店只订了6500套,仅占1/10。从福州赶来的个体的树人书店经理郑忠贵极有魄力地订了5000本《第四代人》,1000本刘再复、林岗著的《传统与中国人》等书。
新华书店何以如此谨慎?中国社科出版社发行科的王磊,参与组织了本届书市,他分析说:“不少新书他们已在社科书目上订过货,不知销售如何,还不敢增订。但更主要的是近几个月市场销售情况不佳,沉重的库存包袱使各店订货人员迟迟不敢在订货单上下笔。这种情况怕是短期内难以改观。”
出版社的发行人员用“甩不掉又靠不住”来形容与新华书店的关系。发行渠道的增加,单靠新华书店显然不够,但新华书店毕竟力量雄厚、订书品种齐全,其作用仍不可忽视。看来新华书店的发行体制非动大手术不可,否则,其地位岌岌乎可危。
科技书籍小心翼翼地走进人们生活,书市过后,科技方面出版社的负责人才发现,他们的胆子还不够大
参加科技书市的出版社本没有奢望成为主角,然而科技书籍的零售额竟高达150万元,占整个书市的4成以上。资金雄厚的企业需要庞大的信息资源,他们几乎买走了所有的专业工具书、产品手册等定价颇高的书籍,且犹有未足。科技生活用书销售甚旺,生活水准的提高使家电维修、种花养鱼、家庭手工等科技书成了抢手货。
科技书市办公室成员、人民交通出版社发行部主任高大来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很多出版社对读者的购买欲估计不足,只零售不批发,挫伤了不少书店的积极性。但他又说,社科、科技两家携手办书市,效果很好,不仅可以互相提携,也方便了读者。图书采购人员跑一个月也跑不过来这上百家出版社,来书市转一圈儿就全齐了。
知识分子在摊档前的牢骚:书价仰之弥高。牢骚之余,又不乏献计献策的热情
如果说本届书市有什么特别集中的热点的话,那就是降价书的摊位。三联书店一批质量很高的书籍打了5到7折,于是那里整天门庭若市。降价书热的另一面自然便是对书价高的抱怨。一位大学讲师在看到向往已久的《布哈林政治传记》定价5.00元时,简直有些愤怒了。他建议不妨向部分确有工作需要的教师、研究人员发放购书卡,抵消书价上涨带来的经济负担。《第四代人》在开印前已不胫而走,9月10日在书市问世,那4.50元的定价使读者踌躇再三。两个刚从湖南考来的北大新生合买了一本,说是:“趁刚来,还有爸爸妈妈给的钱……”
有的知识分子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的。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方鸣感叹说:“中国的读书界,历来确有一部分人嗜书如命,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气候下都能在人类文化的海洋中遨游。”
为降低书价,鼓励出好书,出版界人士、发行人员还在奔走呼吁,请求减免出版、发行税收,可以对一些畅销的通俗小说之类的读物课以重税。这样,国家的收入未必会明显下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