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愿中新友谊之树常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4
第5版(国际)
专栏:

愿中新友谊之树常青
星文
1987年5月29日,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正在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新加坡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将一帧大型彩色照片送给在座的邓小平主任。照片上是一棵挺拔的长青树,它将宾主带回了9年前的一天——1978年11月13日。当时任我国副总理的邓小平应邀访问新加坡,他在新加坡裕廊山上亲手种下了一棵中新友谊树。时经9个春秋,友谊树苗如今已茁壮成长了。它象征着中新两国友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发展、加深的勃勃生机。
追溯历史,中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确是源远流长。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遣使至东南亚,曾到达新加坡岛。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历经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地。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莱佛士占领新加坡岛时,岛上除马来人外,只居住华人渔民。1821年第一艘满载中国货物的帆船从厦门驶抵新加坡,揭开了中新通商史的第一页。历史并没有停步。此后中新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
1981年9月,中新两国互设官方贸易代表机构——商务代表处,从此,中新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自那时以来,两国领导人进行了经常性互访,人员往来逐年增加,两国在经贸、科技、旅游、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交往,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1976、1980、1985年李光耀总理三次访问我国,第一副总理吴作栋、第二副总理王鼎昌等新加坡政府高级官员也多次访问中国。赵紫阳总理、田纪云副总理、谷牧国务委员、吴学谦外长等我国领导人也先后访问过新加坡。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如今,李光耀总理第四次访华,必将为中新关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新经贸合作形势喜人,双方先后签订了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旅游及民航等协定。1982年新加坡来华投资项目仅16个,双边贸易额约11亿美元。1987年新加坡在华投资项目已近150个,遍及我国18个省市,双边贸易额达19.45亿美元。我各类驻新机构从原来的5个增至目前的24个。
在旅游、科技、人材合作与交流方面,双方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新加坡方面为我国培养了不少旅游、饭店、民航管理人员,我从新方还聘请了一些经济专家。新加坡前副总理吴庆瑞博士现任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开发顾问兼旅游业顾问,多次来中国考察访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同时,我国也有一些高科技人材应聘去新工作。
几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新经贸合作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两国政府对此感到满意。李光耀总理曾经说过,新中两国广泛的合作“是建立在彼此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确实,两国在彼此的建设事业中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真诚合作。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本着平等互利原则,中新经贸合作关系将会向新的、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在国际问题方面,双方也有着较好的配合。在重大国际问题特别是柬埔寨问题上,双方有着相似的观点和立场,共同为公正合理地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但是,中新两国目前尚未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的任务还摆在我们面前。进一步发展中新两国在各个领域里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新加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愿中新友谊之树常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