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法国几大项外贸合同受挫引起强烈反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4
第6版(国际)
专栏:法国通讯

“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
——法国几大项外贸合同受挫引起强烈反响
本报记者 张启华
日前,法国电视二台继《费加罗报》之后,在晚间新闻节目中的头条再次报道了法国失去承建上海地铁良机一事。舆论要求有关部门吸取教训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环境。
据当地报纸披露,原谈判中的上海地铁工程合同,长15公里,总投资20亿法郎,其中一半用以购买车厢、电器设备等,计划于1993年前完工。《费加罗报》称这是一项“世纪性的合同”,因为,如果完成这项合同,法国还有可能承揽上海150公里的地铁后续工程。如今,法国令人惋惜地失去了这个难得机会,联邦德国以更有竞争能力的条件抢走了这项合同。
尤为严重的是,法国失去类似上海地铁合同的机会已有多次了。比如,法国与沙特阿拉伯谈判的有关航空合同,这项金额达100亿英镑的生意最后让英国人做成了。
航空和地铁,是法国工业部门中较先进部门,在国际合作中拥有优越的条件。法国早已决心把它的技术和产品推销到亚洲和拉美市场。然而,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法国一再失利。
究竟原因在哪里?此间舆论以上海地铁为例加以剖析:认为办事不力、作风拖拉是个因素。法国明明知道上海在贷款问题上十分紧迫,而法方却一拖再拖,结果让德国人抢先拿出优惠的条件。在价格方面,法国在得知有人承诺低于10万美元价格销售地铁车厢后,仍然坚持原来的定价,这也使法国谈判处于不利地位。
舆论还进一步指出,产生上述现象不仅仅是情报不灵,或谈判人员的作风问题,还涉及到整个外贸体制问题。据报道,在上海地铁工程谈判中,法国财政部、外交部及工业调整和外贸部都参与了,矛盾扯皮接踵而来。有篇文章写道:参与部门之多,与失败因素正好成正比。人们指出,联邦德国恰恰在这方面占了便宜,它由合作部长一人出场,现场指挥,不失时机地解决合同谈判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对于法国外贸一连串合同受挫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人们普遍倾向于改革外贸体制,改变行政机构重叠,政出多门、多方干预、信息不灵,缺乏灵活性等弊病。
(本报巴黎9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