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小题反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4
第7版(副刊)
专栏:风华杂文征文

小题反做
马识途
读了诗人邵燕祥写的杂文《大题小做》,颇想对着干。随即按则批驳,写了一篇《小题反做》,未敢寄出。今见诗人公刘写了一篇《正题歪做》。他敢歪做,我为何不敢反做?因此抄了寄出,跟着“风华”一番,岂不快哉!——题记。
我有了钱,不造坟怎的?造了坟,一可叫我那些在那辛酸年代累死饿死没能享受今日好时光的祖辈人,在阴曹地府也风光一下。尽了孝道,有何不可?二可替自己先造好阴宅,以免什么时候倒了霉,死无葬身之地。还给诗人说句悄悄话:我把钱塞进那石头缝里,谁也没法编些圈圈套套来把我的血汗钱刮走。
至于造庙,那就更好。一可谄神,保我平安发财;二可增加旅游资源;三可增加我的知名度(知名度对于赚钱,关系重大)。
诗人愤于用钱造庙,不修小学危房。可我是照章向国家交了税的。他们不把税用来修小学危房,偏要拿去造高级招待所,买豪华汽车,我奈他何?你奈他何?怎能怪到我的头上?
说“造坟造庙,其无后乎”?一定有后。等着瞧。
古代文人为富豪之家的死鬼写墓志铭,胡吹乱捧,得几个“谀墓”钱,既以谀鬼活命,又以佞人保命,实在可怜,未可厚责。今人给活人说好话,毫无愧色,倒是事实。但那是“文革”中锻炼出来的,不吹不拍,难以活命;大吹大拍,升官发财。而今搞商品经济,给人说好话则是等价交换,各有所得,有什么愧色?
为什么“外祖母的箱底翻出来成为时装”?因为可以讨一些想猎奇的外国人的喜欢,此亦赚钱之道。君不见一些旅游宾馆餐厅有古装美人款款来去,殷勤招待吗?大龙旗插上围城,迎风招展,可以赚钱,有什么不好?只要天安门前那杆红旗不会换成龙旗就行了。
创作离不开虚构是真理,但“虚构不能离开真实”却未必是真理。看看有些大作虚构得神乎其神,鬼乎其鬼,连人间烟火也闻不到了,便是证明。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是中国民间的哲学。公婆拉扯到公堂上,老爷履行中庸之道,各打五十大板。理,原来在老爷手里。板子者权力之所寄也,还是有权便有理。老爷有权,老爷便有理,所以老爷无分大小都有理。这便是中国有些人的真理观。
诗人曰:“真理并不是豆腐”。非也。在老爷的权力刀子下,真理就是豆腐,爱怎么切就怎么切。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是这样。
关于“群众闹事”和“领导闹事”之说,夫领导者治人者也,群众者治于人者也,这是亚圣说的。你要闹事,我就治你,小闹小治,大闹大治。只有“群众闹事”,哪有领导闹事的?孔圣人曰:“必也正名乎”。这个名是非正不可的。噢!
诗人想必知道:“官者管也”。官就是管人的人。只要是“官主”的时代,官总是要管人的。什么清官与贪官,政治家与政客,好人政府与坏人政府,不过是管人的方式上的宽厚与威猛之别而已。到了现代,才有孙中山那“管理众人之事”的理想,才有“主人”与“公仆”之说,才有选举与罢免之法,才从“官主”到了“民主”。然而要实行起来,又谈何容易?怪不得现在退而求其次,总希望多有“清官”与“青天”出现。
只有这一则我不和诗人扭着说:杂文的确是无用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杂文可以休矣。
(作者单位:中国作协四川分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