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中国的科学事业大有希望——出席“国科联”的科学精英谈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5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通讯

中国的科学事业大有希望
——出席“国科联”的科学精英谈中国
本报记者 王友恭
9月14日晚,来自6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出席“国科联”第22届大会的代表来到位于北京北三环中路即将开放的中国科学技术馆参观。这些当代人类的科学精英一边参观,一边谈笑风生地说起几天来的感受。
他们谈论最多的还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本届大会开幕式上所做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展望》的讲话。本届新当选的“国科联”主席、著名的印度物理学家梅侬教授说:结合我对人民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了解,我认为周先生的报告非常清楚地阐述了中国从古代到今天在科学上的成就,同时也坦率地告诉人们当前在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周先生在报告中所讲到的中国人口过多,基础研究经费太少、人才外流等问题。这些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存在的。为此,我们有理由更多地在一块交流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经验。
来自非洲的尼日利亚科技部长艾莫文先生在与记者交谈时说:从周先生的讲话中我更深刻地了解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十年浩劫使在科学上曾经长期领先的这个民族落后了一大段,但是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近几年来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步伐加快了。这使我们发展中国家感到高兴,因为你们的经验对我们很有用。
获得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美国卡尔教授说: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来,几天来我对中国科学事业的感受比在国外听到的要好,要深刻得多。近十年来中国的科学事业的确有很大进展,而且还在继续前进。他说,按照现在改革和科学自由的原则发展下去,中国的科学可以发展得更快。
来自我国台湾省的植物学家周昌弘教授说:周光召先生讲话中说到的当前大陆科学技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他认为保护还不够)的矛盾,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缺钱的矛盾,台湾都曾经遇到过。大陆的发展要吸取台湾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
来自五大洲的科学家在一起议论说:“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多的勤奋、好学、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中华民族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