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河北开发治理三荒地 四年造田八百多万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6
第1版(要闻)
专栏:

河北开发治理三荒地 四年造田八百多万亩
本报讯 记者陈国琦、杨振武报道:“向三荒进军!”一个开荒造田的群众热潮正在河北大地涌起巨澜。短短4年,全省就开发治理荒坡、荒滩和废弃荒地825万亩,不仅使建国以来因征、占而减少的1000多万亩耕地得到补偿,而且每年可增产粮食16万多吨,油料8万多吨,水产品4万吨,增加产值6亿多元。河北省长岳岐峰称开发三荒为“农民的新觉醒”。
“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河北把荒山承包政策运用到沙荒地、废弃地的开发治理上,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扩大开发规模,提高开发效益。石家庄地区还规定,在承包期内,承包者有折价转让权、继承权和经营自主权,允许农民在承包的荒坡、荒滩上兴办家庭农场、林场及农林牧产品加工厂等,从而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全区近几年开发“三荒”100多万亩,增加经济收益9800万元。
在开发治理“三荒”中,河北省组织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对全省尚未利用的农业资源进行多次考察,因地制宜实施综合开发治理,强调立足本地资源,优化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经济效益。他们在土质较好的沙荒次地上发展粮食生产,在土质较差的沙滩地上发展林果业,在沟、洼和废窑坑等低洼地发展水面种植和养殖,在水草资源比较丰富的山坡实行林草间作,发展畜牧生产。清苑县在多次对唐河滩地考察的基础上,制订了“防风固沙,改善植被,发展农林牧副”的治理规划,两年开发荒滩5万亩,收入966万元。
为了加快“三荒”的开发治理,河北省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为农民提供多种服务,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了开发“三荒”综合服务网络,深受农民的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